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单链远侧上游因子结合蛋白1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链远侧上游因子结合蛋白1(FUBP1)是新近发现的转录因子,又名FUSE结合蛋白、DNA解螺旋酶V,在体内外均能与单链DNA上的远侧上游元件结合,促进含FUSE的各种基因(尤其是c-myc基因)的转录[1]。国外研究结果表明FUBP1在包括肝细胞癌(HCC)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且表达水平升高[2-4]。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FUBP1、c-myc在HCC中蛋白及m......
作者:吕宏娜;张福成;王要军 刊期: 2011- 09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抗炎保肝药物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
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中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1]。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CHB患者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我们对ALT升高的单用“抗炎保肝”治疗CHB患者252例,进行长期临床随访,评估其预后,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光东;陈思暖;魏春山;邢宇锋;唐海鸿;贺劲松;郑颖俊;周小舟;吴其恺;周大桥 刊期: 2011- 09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显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给予一定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但也有研究持否定观点。本研究通过研究BMSC尾静脉移植后在纤维化肝脏的定位、分化来说明BMSC在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周伟;陈鹏飞;吴小翎;姜蓉;徐艳华 刊期: 2011- 09
-
微囊藻毒素LR促肝癌过程中对p53基因突变与表达的影响
目前所检测到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异构体将近80种[1]。其中,微囊藻毒素LR(MCLR)因其毒性大、分布广,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但对其致毒机制,尤其致肝肿瘤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根据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MCLR中期动物模型,并分析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的基因p53、p21waf1基因在MCLR促肝癌过程的变化,为更深入了解MCLR的促癌机制提供帮助。......
作者:胡志坚;陈华;薛金发;张小阳;庞春艳;彭仙娥;吕鹏;孙元设 刊期: 2011- 09
-
小干扰RNA沉默垂体瘤转化基因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的高发恶性肿瘤,在亚洲的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肝癌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缺陷、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细胞周期紊乱、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出现以及细胞凋亡途径受阻等。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1是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形成非整倍体。在成人大多数正常组织中PTTG1表达较弱,甚至检测不到,而在垂体肿瘤等多种肿瘤细胞中表......
作者:梁明;李晶媛;黄海英;于建武;王晓燕;李晓光;高杰 刊期: 2011- 09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HCV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观察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集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HCV1b型感染的长效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1次/周)和非1b型感染的普通干扰素治疗组(皮下注射普通干扰素α-1b50μg,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口服利巴韦林,剂量......
作者:陶剑;刘俊;普冬;雷华 刊期: 2011- 09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12周HBVDNA仍为阳性的患者分为延长疗程(72周)组、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组及常规治疗(48周)组。在治疗前、个体化治疗后12、24、36周以及停药后随访24周分别检测HBV基因型(PCR微板......
作者:徐严;斯庆图娜拉;张曼华;焦健;张永贵;季尚玮;赵平;郭宏华;李岩;周长玉 刊期: 2011- 09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程序性死亡因子1基因拷贝数和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基因的拷贝数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在不同临床表现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健康对照者27例(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31例(携带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19例(重肝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肝癌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基因拷贝数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间PD-1基因拷贝数及其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
作者:杨湛;吴令杰;范慧敏;胡凤玉;关玉娟;杨可立 刊期: 2011- 09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S1抗原(PreS1Ag)与前S1抗体(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428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抗-PreS1,分析PreS1Ag、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即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e抗原阴性CHB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sAg血清学转换组]的检出情况及临......
作者:张小丹;任姗;于海滨;柳雅立;金怡;黄雁翔;陈俊梅;陈新月 刊期: 2011- 09
-
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诱导肝干细胞分化
目的在永生化的小鼠肝干(祖)细胞(HP)模型上筛选并优化高效的肝细胞定向分化诱导方法,探讨HP向肝细胞定向分化过程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含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BMP9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P,在病毒感染后第4天、第7天和第10天用糖原染色和吲哚花青绿(ICG)摄取实验观察HP的分化成熟度,并在第4、7、10、14天通过检测白蛋白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
作者:高亚丽;蔡雪飞;刘娇;单晓亮;陈庆美;周帆;唐霓 刊期: 2011- 09
动态资讯
- 1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的肝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 2 SYB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 3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表达的影响
- 4 2017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与管理指南解读
- 5 伏立康唑治疗重型肝炎并肺部真菌感染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 6 不同静脉灌注量对门静脉高压失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7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 8 正确看待他汀的肝脏安全性
- 9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 10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创诊断的临床研究
- 11 双环醇治疗酒精性肝病Meta分析
- 12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酵母中的表达
- 13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对HSC-T6细胞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表达的影响
- 1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显著改变肝癌HepG2细胞中exosome免疫相关分子种类和含量
- 15 肝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
- 18 筛选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 19 23例维吾尔族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 20 微小RNA在胆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