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第12期文章
  • 乙型肝炎病毒D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不仅引起肝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还可引起肝外多种脏器损伤.其中,HBV相关性肾炎受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发现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在肾脏病进展中意义更为重要,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不平衡可能是导致肾小管萎缩和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此,我们以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阳性血清对它的凋亡及Fas表达......

    作者:邓存良;宋新文;陈枫;盛云建;王明勇 刊期: 2004- 12

  •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肝癌的局部治疗近年发展迅速,其中经皮射频消融(PRFA)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梁惠宏;陈敏山;王旭东;张亚奇;郑云;李锦清 刊期: 2004- 12

  • 瘦素对小鼠肝纤维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近年研究发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的瘦素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1],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亦升高[2].表明瘦素和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现探讨瘦素对小鼠肝纤维化发展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机制.......

    作者:戴锴;齐俊英 刊期: 2004- 12

  • 白细胞介素-15重组体对HBsAg核酸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白细胞介素-15(IL-15)属螺旋结构细胞因子家族,它能促进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B细胞增殖及分化;具有诱导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lL-15与疫苗共同免疫时可刺激抗体产物增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加强.将IL-15表达质粒与HBsAgDNA疫苗共同免疫小鼠,以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杨春艳;苏先狮;李曼妮;何艳 刊期: 2004- 12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载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关系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对不同HBV感染状态患者血清HBV载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复春;冼建中;尹炽标;唐小平;杨湛 刊期: 2004- 12

  •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

    研究旨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病情的影响.......

    作者:全俊;范学工;胡国龄;谢建萍;谢玉桃;谭德明;鲁猛厚;李聪智 刊期: 2004- 12

  • PTE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肿瘤生长及转移有赖于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调控因素,VEGF过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EN是一新的抑癌基因,其抑癌机制尚不清楚,在肝癌中PTEN与VEGF的关系尚未阐明.我们检测了37例肝癌中PTEN、VEGF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作者:李学锋;邹益友;周明欢 刊期: 2004- 12

  • 经肝段下腔静脉建立门体分流道的临床效果

    传统的经颈内静脉穿刺门体分流术(TIPS)分流道是建立在肝静脉与门静脉分支之间的肝实质内[1],经过十年临床实践发现,在术中经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不但常受肝尾叶肿瘤、肝静脉闭塞及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的制约,而且术后的再狭窄常发生于支架肝静脉端,均与选择肝静脉有关.本研究探讨了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建立TIPS分流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褚建国;孙晓丽;徐晓明;黄鹤;朴龙松;吕春燕 刊期: 2004- 12

  •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3组,A组(48例病毒性肝炎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B组(36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患者)和C组(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术、腹部彩色B超检测3组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及其类别PAIgG、PAIgA、PAIgM水平、脾脏大小,采用骨髓穿刺术对其......

    作者:蒋孝华;谢玉桃;谭德明 刊期: 2004- 12

  • 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储备功能、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目前凝血因子的临床检测已成为现实,它在判断肝病病情方面将提供较PT更早、更准确的信息.......

    作者:李琴;贾继东;王宝恩 刊期: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