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因重组HBV联合表达反义RNA和显性阴性突变体抗HBV作用及HBV包装细胞系的构建
目的探讨HBV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能性并检验其联合表达反义RNA和显性阴性突变体抗HBV的作用.方法在表达完整HBV颗粒的质粒上,经基因修饰后联合表达S区反义RNA和核心-p蛋白的融合蛋白,整合于具有HBV复制的2.2.15细胞,形成细胞克隆,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斑点杂交法检测细胞内HBV核壳中HBVDNA,PCR检测上清液中重组HBV颗粒.HBV全基因经删除包......
作者:孙殿兴;胡大荣;邬光惠;胡学玲;李娟;范公忍 刊期: 2002- 04
-
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抗病毒疗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asODN)在乙型肝炎(HBV)病毒转基因小鼠体内抗病毒疗效.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pre-C/C基因的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5′-CATGCCCCAAAGCCAC-3′,并以半乳糖-多聚赖氨酸(Gal15-PLL)作肝靶向载体.将12只血清HBsAg,HBVDNA阳性的转基因小鼠等分为Gal15-PLL-asODN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
作者:钟森;郑素军;陈枫;温守明;王升启;张建军;邓存良 刊期: 2002- 04
-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重型肝炎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重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及EIA法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及抗-HGV阳性情况,并与临床肝功能、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各临床类型重型肝炎HG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54,P>0.05),HGV感染病例ALT升高较低,间接胆红素(SBil)较高、A/G比值较低,病死率显著低于HGV(-)病例(χ2=4.68,0.01<P<0.05)......
作者:熊良仕;梁润琴;崔素芬;周京国;邢燕 刊期: 2002- 04
-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的诊治、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ELISA检测HBVDNA和抗原抗体,统计分析不同抗原抗体模式的HBVDNA量.结果在HBsAg和HBeAg阳性模式中,HBVDNA拷贝数>103/ml者占87.3%,其中>107/ml者占66.7%;在HBsAg阳性,抗-HBe阳性模式中,HBVDNA拷贝数<103/ml者占74.5......
作者:杨旭;罗红雨;张永红;钱焕英;曾晓波;黄力 刊期: 2002- 04
-
乙型肝炎病毒裸DNA转染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环化裸DNA转染原代大鼠肝细胞瞬时表达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与HBV之间的互动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原代大鼠肝细胞(PRH)作为靶细胞,电转环化HBVDNA,于转染后1~10d各时点分别以Southern杂交和斑点杂交分析HBVDNA的复制中间体与复制形式,以IMX系统检测HBsAg、HBeAg,以western免疫印迹、免疫斑点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BcAg,......
作者:姚云清;张定凤;罗云;张大志;黄爱龙;王波;周卫平;任红;郭树华 刊期: 2002- 04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中心的开放、对照研究,治疗分4组,分别为苦参素、苦参素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干扰素α1b及葡萄糖组,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6例,观察ALT、AST及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苦参素组、苦参素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治疗组及干扰素组的HBVDNA、HBeAg阴转率、抗-HBe的阳转率及ALT的复常率均较葡萄糖组高,......
作者:于岩岩;王勤环;朱理珉;张清波;徐道振;郭雁宾;王兆荃;郭树华;周霞秋;张玲霞 刊期: 2002- 04
-
蛋白质组及其在肝病研究中应用进展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也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这就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学者及学术团体的重视,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肝病研究方面已有作者进行了探索.......
作者:耿长新;王吉耀 刊期: 2002- 04
-
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在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病毒必须首先结合到靶细胞表面,经受体的介导进入细胞,然后才能复制,引起相关的病理变化;因此如何终止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进展,特别是阻断HCV的感染过程是关键的问题[1].阻断HCV感染首先涉及到宿主细胞表面的HCV受体或辅助受体,相关的研究刚开始.现在初步研究结果证实: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蛋白E1和E2可能是和靶细胞结合的配体,导致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由于HCV基因的变异主要反映在......
作者:刘明旭;王福生 刊期: 2002- 04
-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1],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进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
作者:王建设;朱启鎔 刊期: 2002- 04
-
阿司匹林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生长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其凋亡.方法用3H-TdR掺入、形态学观察、DNA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阿司匹林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当其浓度在1×10-1~1×10-7mol/L时,肝癌细胞3H-Td......
作者:汤丽平;唐承薇;王春晖 刊期: 2002- 04
动态资讯
- 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调钙激素变化对骨代谢的影响
- 2 能量可控陡脉冲损伤兔肝脏实验性肿瘤的病理学研究
- 3 超声微泡包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自杀基因靶向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
- 4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遗传性血色病1例
- 5 99m锝-多聚白蛋白动态肺灌注扫描在肝肺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 6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断思路和评估
- 7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8 超声微泡联合超声辐射介导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siRNA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 9 Genistein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及对其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10 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 11 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因子在肝病中的应用
- 12 广西黄曲霉毒素B1高污染区肝细胞癌与细胞色素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13 中青年肝病科研奖评审会纪要
- 14 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
- 15 利拉鲁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胰岛素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
- 16 乙型肝炎病毒rtA181位点突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 17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 18 二甲亚砜不同浓度对猪肝细胞-80℃保存影响的初步研究
- 19 干扰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疗效和预后探讨
- 20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变迁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