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年第7期文章
  •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变化过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普及、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实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15~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仅分别为0.32%、0.94%和4.38%[1].但近年急性乙型肝炎(AHB)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2-3];且部分AHB患者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终转化成慢性乙型肝炎.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42例A......

    作者:范文瀚;胡正翠;黄倩芸;李成忠 刊期: 2017- 07

  • 血清前白蛋白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死率高,是全球公认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同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密切相关,MELD评分和Child-Pugh分级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2-3],但各有其局限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评分仍在不断探寻.本研究分析临床常用肝功能储备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联合MELD评分对失代偿......

    作者:翟永贞;岳阳阳;丁德平;张琪;冯国和 刊期: 2017- 07

  • IL-28B、IFNL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使难治的HCV-1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SVR率提高到80%以上[1],同时疗程缩短,不良反应减少.但是DAAs治疗方案费用昂贵,目前在我国大陆尚没上市,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

    作者:贾因棠;段晓红;杨中鑫;苏晔华 刊期: 2017- 07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枯否细胞表型功能的变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没有酗酒史的临床综合征[1-2].NAFLD会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肝疾病,如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等.其对身体的伤害不仅是肝脏病变,也与其他疾病相关联,如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3].目前,关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李阳;张玮;肖丽;咸建春;甘建和 刊期: 2017- 07

  • 低水平HBsAg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尽管近些年抗病毒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终未期肝病患者数量没有明显下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作为诊断HBV感染的直接的血清学指标,随着近年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进步,HBsAg定量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BsAg定量值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1-5].血......

    作者:刘立;刘春云;王霖;刘云华 刊期: 2017- 07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和干扰素λ4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清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和干扰素λ4(IFN-L4)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清除的相关性.方法用SequenomMassARRAYMALDI-TOF系统对HLA-DQ基因多态性位点rs9275319和IFN-L4基因多态性位点rs368234815、rs12971396、rs12979860、rs8099917进行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

    作者:陈红;范家皓;陈维贤;郭进军;黄英 刊期: 2017- 07

  • 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合并缺氧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

    目的优化制备合并缺氧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动物模型,探讨其纤维化形成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对照组(B组)、高脂组(C组)、高脂缺氧组(D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高脂饮食、高脂饮食+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每组共饲养16周,B、D两组在后8周每天腹腔内注射亚硝酸钠模拟缺氧.检测大鼠生物化学指标,进行肝组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刘江;吴巍;顾栋桦;刘春燕;董权;姚韵靓;王春生;陈晓平;杨红霞 刊期: 2017- 07

  • 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疾病进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治疗策略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其形成过程中,除解剖因素外,内脏血管床张力异常引起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也起到重要作用.现就肝硬化时高动力循环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宇;欧晓娟;贾继东 刊期: 2017- 07

  • 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对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来说,胃肠外营养虽可以维持患者营养、挽救患者生命,但是禁食期间缺乏食物的刺激可使胃肠液、胆汁、胰液分泌异常,从而导致一系列酶的分泌异常,进而导致各种肝病的发生,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现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任会娜;黄文祥 刊期: 2017- 07

  • 免疫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肝脏病理学形态的不同,目前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3个疾病状态.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在内脏器官周围堆积,脂肪细胞分泌脂肪因子的增加(如白细胞介素6)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另外,肝脏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含有肝脏内固有的巨噬细胞(枯否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调节性T......

    作者:鲍轶 刊期: 2017-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