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核苷(酸)类药物(NA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长期治疗可发生病毒耐药变异,部分患者经换(或)加药优化治疗仍应答不佳.替诺福韦酯(TDF)是无环NAs、是替诺福韦前药,具高效抗HBV活性及高耐药基因屏障,在美国和欧洲是抗HBV一线用药[1].我们对TDF单药挽救多重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行了为期12个月临床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丹红;赵年丰;潘红英;李敏伟;吴炜;黄海军 刊期: 2015- 01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早期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抗病毒的疗效、安全性及母婴阻断有效性.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早期妇女84例,HBsAg、HBeAg均阳性、HBVDNA≥107拷贝/ml,血清ALT≥4ULN,拒绝终止妊娠.分为治疗组43例,在妊娠早期使用替比夫定治疗,600mg/d;对照组41例,在妊娠期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所生婴儿均采用人工喂养.观察......

    作者:陈川英;涂相林;程全红;陈芳;戴颖;龚芳华;林学 刊期: 2015- 01

  • 核苷(酸)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目的对核苷(酸)类药物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使用模型估计不同方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与非抗病毒治疗相比,抗病毒治疗均能使患者生存年限延长,其中使用恩替卡韦(耐药后加阿德福韦酯)2年治疗效果好,可以延长1.12个质量调整生命......

    作者:欧阳仁杰;叶晓光 刊期: 2015- 01

  • 核苷类药物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4个月的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核苷类似物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自主选择原则,分为基础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包括拉米夫定治疗组、替比夫定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随访24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8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4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时各组生存率比较......

    作者:高海兵;林明华;潘晨;林太杰;王香梅;周锐;李孝楼 刊期: 2015- 01

  • 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

    作者:贾妮娜;林兰意;郭斯敏;赵钢德;汤伟亮;谢青 刊期: 2015- 01

  •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33例临床及其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分析.方法对3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基因检测位点分析,对基因检测结果根据不同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应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33例患者Gilbert综合征特异性编码的UGT1A1基因检测显示突变位点集中表现在启动子上游PBREM-3263(-3279)突变(23例......

    作者:宁会彬;李宽;毛重山;刘俊平;肖二辉;康谊;尚佳 刊期: 2015- 01

  • 慢性乙型肝炎HBsAg及HBsAg/HBV DNA比值与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基线血清HBsAg、HBsAg/HBV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基线HBsAg、HBsAg/HBV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定量检测血清HBsAg滴度.结果HBsAg(log10IU/ml)与HBVDNA(log10IU......

    作者:李鸽;王洁;鲍艳婷;郑良达;葛珂;周翔;陈公英 刊期: 2015- 01

  • 乙型肝炎病毒发生rtA181T突变的临床特点与意义分析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RT)区rtA181T突变与耐药相关,并可导致sW172终止突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测序与分析,明确rtA181T突变的发生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13例在解放军三○二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提取DNA,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耐药相关突变和病毒基因分型.构建rtA181T/sW172*突变与野生株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比较培养上清液中HB......

    作者:李晓东;蒋丽红;李梵;刘妍;戴久增;赵攀;秦雅群;李进;徐东平 刊期: 2015- 01

  • 血清肝酶水平联合乙醇摄入量预测2型糖尿病发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肝酶联合乙醇摄入量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社区调查的2693名男性,记录其身高、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检测血清ALT、AST、y-谷氨酰转移酶(GGT)、血糖及相关代谢指标.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间连续性变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变量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参数分析采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马笑堃;王庆祝;秦贵军;赵艳艳;张颖辉;马晓君;李志臻;王志敏;任高飞 刊期: 2015- 01

  •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大鼠模型中血液系统毒性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土三七在建立的肝小静脉闭塞(HVOD)大鼠模型中对血液系统毒性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土山七所致的HVOD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成5组,设空白对照组(蒸馏水20ml/kg),土三七低剂量组(5g/kg)、中剂量组(10g/kg)、高剂量组(20g/kg)和三七对照组(10g/kg),连续给药4周.观察土三七对大鼠血细胞分类、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分泌功能......

    作者:方军伟;张国华;滕显木;张智勤;潘锦辉;寿旗扬;陈民利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