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第7期文章
  • CD81介导丙型肝炎病毒入胞作用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分布,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3%,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的5倍[1].约70%HCV感染者转化为慢性,并与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迄今为止,对于HCV的嗜肝性尚无合理解释,参与HCV识别、黏附及入胞的肝细胞表面分子还不完全清楚.CD81属于四次跨膜超家族成员,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结合,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是HCV的特异......

    作者:贾战生;杜德伟;刘秋平;王春雨;秦鸿雁;魏欣;赵甫涛;李光玉;韩骅 刊期: 2006- 07

  • 三种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剂比较及其假阴性原因分析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一个标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的患者体内HBVDNA亦较高.有报道所有该类标本均可检测到HBVDNA,且绝大部分(83.33%)的HBVDNA滴度高于106拷贝/ml[1].然而,我们在对临床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该类血清标本不能检测到HBVDNA或检测结果低于试剂盒检测......

    作者:王火生;陈心春;李美忠;韩红星;张红梅;王敏;徐六妹;周伯平 刊期: 2006- 07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之间的关系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1].在不能进行HBV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作者:魏红山;黄玉波;宋淑静;董庆鸣;李国立;成军 刊期: 2006- 07

  •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1].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作者:饶慧瑛;魏来;费然;王江华;蒋栋;张权;丛旭 刊期: 2006- 07

  • 42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隐袭,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若能早期(尤其是出现症状前)诊断和治疗,常可获得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现将本院一年来收治的4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总结如下.......

    作者:齐俊英;宋世会;邢铭友;徐三清;方峰 刊期: 2006- 07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组织损伤机制的探讨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全身性反应,某个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其他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即远隔器官的次级损伤.研究表明,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不仅导致肝功能衰竭,也可引起心、肺、肾等脏器的损伤,且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阶段[1-5].脑组织是易受影响的器官之一,肝I/R可引起脑组织损伤[6,7].本实验旨在观察肝I/R损伤时c-fos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脑组织中表达和髓过氧化物酶......

    作者:谭塔林;王红梅;张建龙;马琪;孙湛;马小娟 刊期: 2006- 07

  • 短发夹状双链RNA抑制丙型肝炎病毒IRES介导的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载体表达的短发夹状双链RNA(shRNA)对丙型肝炎病毒(HCV)IRES介导的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方法构建HCVIRES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IRES-GFP)和虫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5′UTR-Luc),以及针对HCVIRES的shRNA表达载体(pshRNA-HCV),共转染HepG2细胞,于转染后24、48、72h观察绿色荧光的强弱,用Westernblot检测绿色荧......

    作者:陈维贤;单林娜;陈娟;张祯祯;张秉强;黄爱龙 刊期: 2006- 07

  • 乙型肝炎病毒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缺失对S基因mRNA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的缺失对S基因mRNA在细胞内稳定性的影响,评价HBVRNA上这个位点对HBV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从而寻找新的抗HBV靶点.方法构建HBV突变载体,使其转录出来的HBVRNA缺失La蛋白结合位点;计算机预测突变后这个位点所在的HBVRNA片段的二级结构;将未突变的HBV载体和HBV突变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epG2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作者:林园园;林菊生;谢娜;周秀敏;宋宇虎 刊期: 2006- 07

  • 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

    目的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组蛋白修饰与干扰素γ应答基因调控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ela细胞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的mRNA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结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IP-10基因调控区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干扰素γ可以诱导IP-10活化,使其mRNA水平显著升高;随着IP-10基因的激活,其调控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位点的组蛋白......

    作者:郭进军;黄英;张君;黄爱龙 刊期: 2006- 07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丙型肝炎病毒C基因共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丙型肝炎病毒C基因(HBVX-HCVC)共表达HepG2细胞模型,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

    作者:刘重阳;刘为纹;陈东风;王军 刊期: 2006-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