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第8期文章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表达质粒诱导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融合表达质粒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以HBsAg与GM-CSF融合表达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用酶链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HBs及脾细胞经HBsAg体外刺激后分泌白细胞介素(IL)-2、4及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用51Cr释放法检测HBs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

    作者:卿玉玲;凌宁;赵嘉将;彭明利;许红梅;任红 刊期: 2003- 08

  • 1.3倍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1.3倍全基因乙型肝炎病毒(HBV)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pGEM-HBV载体上将约4.1kb的1.3倍HBV全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Ⅲ位点,将构建的pHBV经Lipofectamine2000导入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分别在转染后24、48、72h测定HepG2上清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

    作者:唐霓;黄爱龙;张秉强;闫歌;向明确;蒲丹;郭晖 刊期: 2003- 08

  • 广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的研究

    目的了解HBV核心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肝损害程度或HBeAg状态的关系.方法用套式PCR扩增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结果35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9.3%.无正常序列标本,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762、1764发生双突(A→T、G→A),占57.1%;其次为nt1799位点突变,由C→G,占54.4%,为无义突变;nt1752位点突变,由A→G,......

    作者:方钟燎;庄辉;葛宪民;杨进业;王学燕;龚健;李荣成;Roger Ling;Tim J Harrison 刊期: 2003- 08

  • 白细胞介素-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作用及体外对转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HepG2.2.15)细胞HBVDNA分泌的影响.方法分离25例正常人及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在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及不同浓度IL-18刺激下培养72h,收集其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检测其中干扰素γ(IFN-γ)......

    作者:孙颖;陈焕永;王菲;张新;姜宏齐;邵凤娟;朱思和 刊期: 2003- 08

  • 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方法对4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和HBVDNA含量,治疗前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第6个月的HBeAg阴转率为75.0%,随访1年后为68.......

    作者:彭晓谋;雷春亮;黄仰甦;顾琳;姚集鲁 刊期: 2003- 08

  • X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中作用的研究

    X基因是一种仅存在于嗜肝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基因,至今未在其它逆转录病毒和生物细胞中发现它.由于它的基因结构的特殊性及高度的保守性,提示其在HBV的生物学上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引起肝癌的直接病因,还广泛参与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反式激活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作者:宋家武;林菊生 刊期: 2003- 08

  • C-Met信号阻断对肝癌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用合成的c-Met反义寡核苷酸链,构建的c-Met反义质粒及U1SnRNA/核酶/反义c-Met复合体来封闭c-Met信号传导,探讨c-Met信号传导阻滞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c-Met反义质粒、U1SnRNA/核酶/反义c-Met复合体转染肝癌SF7721细胞,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蓝、生长曲线、穿膜试验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变化.将转染前后细胞分别接种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及转移情......

    作者:陈碧华;谢倩;刘康达 刊期: 2003- 08

  • 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orthern杂交分析60例原发性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TENmRNA及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TEN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结果PTEN蛋白明确定位于肝细胞胞浆内.60例HCC的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为48.3%(29/60),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100%).PTEN蛋白在肝......

    作者:万兴旺;王红阳;江明;何雅琴;刘淑琴;曹慧芳;邱秀华;唐亮;吴孟超 刊期: 2003- 08

  • 肝脏炎性假瘤伴血清甲胎蛋白强阳性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肝占位.CT:肝右后叶低密度占位,肝癌可能,局灶性增生有待排出;MRI:肝右后叶占位,肝癌可能;血清甲胎蛋白(AFP)16709.14μg/L,于2002年12月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及其它阳性体征,有乙型肝炎病史30年.入院检查HBsAg(+)、HBcAb(+);B超显示肝右叶包膜下见一个略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大小24.1mm×29.9m......

    作者:潘平国;刘扬;姚晓平 刊期: 2003- 08

  • 精-甘-天冬-丝氨酸四肽对肝星状细胞整合素信号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四肽对经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增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镜等方法测定HSC凋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测定细胞黏附率;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作者:张晓岚;姜慧卿;刘丽;白云;宋梅 刊期: 2003-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