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年第5期文章
  •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影响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中,正广泛应用干扰素,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无应答,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因素很多,干扰素抗体的作用也是因素之一.在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干扰素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中和抗体,为了探讨中和抗体的产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中和生物法检测了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中和抗体,探讨了干扰素中和抗体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宪锐;王会亮;玄梅香;毛新刚;孙建国;万宝美 刊期: 2009- 05

  • 异甘草酸镁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其有效成分是一种高纯度单-18-α异构体甘草酸,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通过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药理作用,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等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发挥保护效应[1-2].但目的鲜见对免疫性肝损伤作用的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进一步探讨异甘草酸镁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

    作者:金娟;许建明;刘晓昌;梅俏 刊期: 2009- 05

  • 瘦素对HSC-T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蛋白分泌及酶活性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谱法分别测定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蛋白分泌及酶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瘦素致纤维化的机制.......

    作者:岳兰萍;马红;冯业霜;贾继东 刊期: 2009- 05

  • 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我们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29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进行48周抗病毒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继光;孙庆丰;付荣泉;吴杨荷;洪亮 刊期: 2009- 05

  • 核苷(酸)类耐药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类型及其特点

    目的了解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耐药变异模式特点以及是否有新的变异位点产生.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6月送检的227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Trugene试剂盒抽提、扩增HBV基因组聚合酶逆转录酶区,PCR产物经过CLIP反应后加到MicroCel500电泳胶板中电泳,应用GeneObjects软件获得样本的序列,分析其突变,并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

    作者:邓俊;张东华;于德敏;陈立;张欣欣 刊期: 2009- 05

  •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的活化在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是否通过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通路,促进大鼠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LPS组:尾静脉注射LPS2.5mg/kg;抗白细胞介素-6(抗IL-6)组:注射LPS后1h,静脉注射抗IL-6单克隆抗体0.5mg/kg及对照组.注射LPS后6、12、24,48、72h,采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测定血浆LPS浓度;酶联免疫......

    作者:陈莉萍;钱叶勇;李州利;柏宏伟;蔡明;石炳毅 刊期: 2009- 05

  • 大黄素对实验性淤胆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淤胆型肝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大黄素组,熊去氧胆酸组、地塞米松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α-异硫氰酸萘酯50mg/kg一次灌胃大鼠建立淤胆型肝炎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24、48、72h分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巨噬细......

    作者:丁艳;赵雷;梅红;彭罕鸣;高源;黄志华;康世秀 刊期: 2009- 05

  •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及其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目的克隆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的cDN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纯化重组蛋白,初步探讨Phgdh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血清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差异蛋白,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树脂柱亲和层析纯化,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法进行免疫鉴定;应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名健康体检者、65例自身......

    作者:向代军;闫惠平;夏晴;卢锋;冯霞;赵艳;刘妍;杨建轩 刊期: 2009- 05

  • 构建永生化人源肝细胞的研究

    近年来,人源肝细胞的需求日益增多.新药的开发与应用、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研究、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应用等等均需要大量的人源肝细胞.但人肝细胞来源困难,细胞分离、培养及储存的技术尚不完善,体外培养存活时间短,其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需求.近几年永生化的人肝细胞技术进展较快,尤其是构建成功的可逆性永生化人肝细胞,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肝细胞来源困难的难题.......

    作者:孟凡迎;周平 刊期: 2009- 05

  • 血管生成素-2构成和表达与肝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难发现、难诊断、难治疗、发展快及预后差等特点.手术切除仍是HCC治疗的丰要手段,术后的高转移率和高复发率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HCC为富含血管的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新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肝癌血管形成机制,有助于肝癌防治[2].近年,对血管生成(angiopoietin,Ang)家族主要成员的研究证实Ang-1为血管稳定因子,可延长内皮细......

    作者:顾文静;姚登福 刊期: 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