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肝硬化大鼠肾小球血管袢和肾小球前小动脉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跨膜信息传导机制在肝硬化并肝肾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40%四氯化碳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硬化大鼠肾小球血管袢和肾小球前小动脉的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肾小球血管袢和肾小球前小动脉Ⅰ型IP3R表达,实验组分别为:4.97±1.34、4.09±1.14,正常大鼠组分别为:2.43±1.67、1.83±1.32,两组之间差异有......
作者:王静艳;刘洪艳;刘沛 刊期: 2004- 10
-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疗效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制备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缬沙坦灌胃20mg·kg-1·d-1,共8周,肝组织进行常规HE及Masson三色染色.Ang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肝组织Ⅰ型胶原(Col-Ⅰ)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的水平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缬沙坦可明显改善大......
作者:申凤俊;朱跃科;贾继东;马红;王宝恩 刊期: 2004- 10
-
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目的研究在整个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Ⅰ、Ⅲ型胶原,间质性胶原酶(MMP13)及其抑制因子(TIMP-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内注射,第1周注射3次,随后每周2次,共注射6周,停用后再观察2周;正常对照组以等渗盐水代替腹腔内注射.分别于第1、4、10、17、28、42、56天分批处死大鼠.留取的肝脏组织做HE与Mass......
作者:朱跃科;王宝恩;申凤俊;王爱民;贾继东;马红 刊期: 2004- 10
-
探索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合理治疗方案
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身致病性有限,机体免疫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的免疫损害为造成肝脏病变的原因.但是在疾病的自然发展及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均可发现病毒水平和人体免疫力有相关性.康复时,先出现病毒下降,再出现临床病情缓解;病情复发时,则先出现病毒水平上升,然后出现病情加重.说明病毒作为免疫应答的靶抗原,在决定病情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近年乙型肝炎......
作者:张定凤 刊期: 2004- 10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长期性与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1.慢性乙型肝炎难以治愈:慢性乙型肝炎难以治愈的原因很复杂,有病毒的因素,也有宿主的因素.病毒的因素主要包括:(1)病毒的高变异性;病毒的高变异可导致免疫逃逸,但就乙型肝炎病毒(HBV)来讲,病毒的高变异性显然不是造成慢性感染的主要因素;(2)cccDNA:是病毒的复制形式,一般存在于肝细胞核内,极为稳定,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对它没有直接抑制作用.......
作者:王豪 刊期: 2004- 10
-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促进HBV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并非所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需抗病毒治疗,不同患者所适用的抗病毒方案及治疗终点也有差别.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作者:于乐成;侯金林 刊期: 2004- 10
-
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表达对丙型肝炎病毒包膜2基因免疫的调节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表达白细胞介素-12(IL-12)对调节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基因2(E2)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NIH3T3细胞表达HCVE2糖蛋白,纯化后用于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抗E2抗体;以表达HCVE2糖蛋白的SP2/0细胞51Cr释放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以293细胞繁殖表达重组IL-12亚单位p35和p40的腺病毒ADIL12.6~8周龄BALB/C鼠右后肢股四......
作者:吴朝栋;李红桂;陶其敏;魏来 刊期: 2004- 10
-
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新推荐意见
一、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进行监测的推荐意见1.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的肝功能代偿期肝病患者,应在开始治疗前3~6个月观察是否有从HBeAg到Hbe抗体的自发血清转换(证据Ⅲ级).......
作者:王艳彩;贾继东 刊期: 2004- 10
-
分泌性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国产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以国产普通干扰素作为对照药物,观察分泌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停药随访6个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分泌性干扰素在治疗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48.3%,优于对照组(35.7%),但随访结束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分泌性干扰素组的HBVDNA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但转阴率两组......
作者:王豪;王勤环;王慧芬;贾继东;谢雯;秦小琦 刊期: 2004- 10
-
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随访调查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记录用药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用量、疗程、疗效、停药原因,用药前、停药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YMDD变异、前C区变异情况及预后.结果46例纳入研究,其中32.6%疗程不足52周;停药时93.6%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者复发时均阳转,6.4%未转阴者复发......
作者:张晓红;林国莉;朱建芸;陈黎;杨绍基;肖杰生 刊期: 2004- 10
动态资讯
- 1 中国人群自然杀伤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的Meta分析
- 2 乙型肝炎病毒D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 3 正确认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地位
- 4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
- 5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 6 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20周的疗效随访
- 7 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率及耐药株进化情况
- 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复制及其清除机制
- 9 胆固醇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10 索拉非尼联合奥曲肽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
- 11 丹参单体IH764-3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12 人宫颈癌基因蛋白在人肝细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3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 14 Caspase-8、caspase-3在5-氟尿嘧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15 肝移植术后成功重建乙型肝炎主动免疫1例
- 16 宿主遗传背景与乙型肝炎重症化
- 17 遗传性血色病1例
- 18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 19 戊型肝炎抗体阳性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关系探讨
- 20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启东地区人群中的分布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