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第5期文章
  •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重型肝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细胞大量死亡造成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死亡可以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目前认为两者的不同机理主要在于发展过程中线粒体损害的程度。严重者导致肝细胞坏死,轻度改变则通过Caspase系统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为肝细胞损害的中心环节。过去认为抗体较强的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清除病毒过程中造成肝细胞损伤。近年Guidatti和Chisari等在猩猩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发现肝细胞凋......

    作者:张定凤 刊期: 2000- 05

  • 重型肝炎诊断应与国际接轨

    西方国家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严重肝炎较少见,而药物和毒品引起的肝衰竭较常见,故主要从肝衰竭角度进行研究,绝少有“重型肝炎”的表述。自从1970年Trey提出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hepaticfailure,FHF)概念以来,相继有许多学者建议对肝衰竭的分型进行修改补充。或主张修改FHF的发病时间限定,或另外提出亚暴发性肝衰竭(subfulminanthepaticfailure,SFH......

    作者:顾长海 刊期: 2000- 05

  • 99mTc-MIBI心/肝比值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评价

    目的:评价99mTc-MIBI心/肝比值(H/L)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方法: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所有进行H/L测定的肝硬化患者对其不同的Child-Pugh分级的H/L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0.1~63个月,Child-PughA、B、C组的H/L值分别为0.85±0.15,0.99±0.19,1.15±0.27(F=5.09,P<0.01=,H/L≤1.0组的6个月、1年、2年......

    作者:张玉军;刘天舒;陈世耀;王吉耀 刊期: 2000- 05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目的: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电镜等技术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s进行综合检测,以证实其受HCV感染,并试图在电镜下发现和证实感染细胞内HCV颗粒。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分别检测患者PBMCs内的HCVRNA和HCVAg,以常规和免疫电镜技术观察研究感染细胞内HCV的形态、定位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HCVRNA阳性检出率为77.27%(17/22),HCVA......

    作者:陈良标;陈佩兰;安萍;田惠英;刘超英;李琳 刊期: 2000- 05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研究

    目的:探讨HCV感染诱导自身免疫反应的机理。方法: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16例正常人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自身抗体(抗GOR)及抗核抗体(ANA)、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亚群及其凋亡百分率。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GOR抗体及AN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26.86、χ2=9.30,P<0.005=。P......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张铮;范学工;欧阳颗 刊期: 2000- 05

  • 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褪黑素变化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法测定伴有肝性脑病肝硬化组和无肝性脑病肝硬化组凌晨4时血清MT,取正常参照组做比较。并动态测定肝性脑病发病期和恢复期的血清MT浓度。结果:肝性脑病组血清MT比单纯肝硬化组高,两组均比正常参照组高。分别为(312.7±77.4)ng/L、(149.8±238.3)ng/L、(77.7±28.4)ng/L。肝性脑......

    作者:吴万春;张国政;汪佑霞;何池义 刊期: 2000- 05

  •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肝内实质性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对我院1995年至1999年期间,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直径≤3cm小结节病变施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进行分析总结。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经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发现的直径≤3cm(小的0.8cm)肝内实质性病变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34~86岁,38例有肝炎病史,17例肝硬化。35例主诉有不同程度右季肋部不适,10例无任何症状,仅在B超体检时发......

    作者:陈绳武;梁学亚;贾绮宾;宋立清;闫小兵;李萍 刊期: 2000- 05

  • 肝硬化胃食管内镜征象独立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我们对336例患者作胃镜检查,旨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胃食管内镜征象独立诊断的准确性。一、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336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前两组患者有致肝病因素,如HBV、HCV、HDV病毒感染标记阳性,持续12个月以上;每天饮酒大于50g持续5年以上者。每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病理确定无肝硬化者为A组,共58例,平均年龄45岁。肝硬化者为B组,共182例,平均年龄61岁。肝活检后一个月......

    作者:刘春英;韩建平;张凯军;徐瓴鸽 刊期: 2000- 05

  • 重型肝炎命名和诊断分型的再认识——附477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477例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探讨重型肝炎的分型方法。方法:采用不同分型方法分析重型肝炎的临床表型及转归。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在重型肝炎中占88.5%;非脑病型预后明显优于脑病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中19.4%病例既无腹水亦无脑病;将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时间延至2周时,新增病例仍符合该型特点。结论:建议将重型肝炎更名为重症肝炎,并分成非脑病型和脑病型,分别称为重症型肝炎和剧症肝炎;......

    作者:王宇明;陈耀凯;顾长海;蒋黎;向德栋 刊期: 200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