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年第5期文章
  •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对肝硬化进程中肝纤维化的影响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中间必经阶段,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2].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促进胶原基因表达、细胞外基质合成与沉积等作用,是重要的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

    作者:李广明;崔中峰;高鹏;胡善雷;邓昕 刊期: 2016- 05

  • 使用覆膜支架行TIPS治疗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在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很多肝癌患者的直接死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因此,该类患者在积极治疗肿瘤病灶的同时,还应及时有效地降低门静脉高压.美国肝病研究学会2009年更新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实践指南将原发性肝癌患者列入了TIPS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之中.......

    作者:李鑫;王黎洲;蒋天鹏;宋杰;吴晓萍;周石 刊期: 2016- 05

  • 肝硬化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和体成分分析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中枢器官,对于调节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等代谢起重要作用,当发生肝硬化以后,肝脏结构发生异常,功能发生改变,与之相关的代谢途径出现障碍,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有研究表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肝病的进程有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叶青;肖慧娟;韩涛;齐玉梅;王菲;李隽;王凤梅 刊期: 2016- 05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T淋巴细胞受体谱系分析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五位、病死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1].初步统计我国无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人,且研究提示,慢性HBV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机会是普通人群的25~37倍[2].但目前为止,乙型肝炎患者肝癌高发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新的研究提出“癌症是一种微环境和免疫疾病”这一重要概念,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探讨,主要集中在调节性T淋巴细胞[3]、巨噬细胞[4]等.但关于肝细胞癌......

    作者:罗磊;赵宏峰;岳小变;王天宝;孙雯雯;张光文 刊期: 2016- 05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对HBV阳性和阴性的肝组织和细胞株进行G6PD表达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采用siRNA技术对HepG2.2.15细胞的G6PD基因进行敲减培养48h.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和HBe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定量PCR进行HBVDNA和Ⅰ型干......

    作者:陈中伟;关玉华;马丽娜;刘晓彦;杨轶轩;胡怀东;丁向春;胡鹏 刊期: 2016- 05

  • Th17/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重症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h17/Treg平衡在乙型肝炎重症化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资料,根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无进展为重型肝炎,分为病情加重组(19例)和病情改善组(22例).在人院时、治疗1周、治疗2周和治疗终点4个不同时间点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Th17、Treg细胞频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转化生......

    作者:郭声;程娜;葛善飞;袁松松;邬小萍;向天新;周观林 刊期: 2016- 05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清除率:基于真实世界的比较效果研究

    目的以临床诊疗数据评估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药物初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08年2月14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北京佑安医院门诊就诊的1767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不同特征患者的HBsAg清除率,同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结果1767名患者总HBsAg年清除率为0.......

    作者:程凯亮;徐曼曼;邱倩;李雁;杨丽坤;段小宛;陈煜;段钟平;王丽 刊期: 2016- 05

  • 雷帕霉素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及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及纤维化进展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A造模组、ConA造模+雷帕霉素(RAPA)治疗组.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利用苏木素-伊红和Masson染色方法并行KnodellHAI和Ishak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评价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

    作者:李文文;孙朋;陈豆豆;王伟强;焦国慧;王永娟;周璐;王邦茂;张洁 刊期: 2016- 05

  • 瘦素受体基因K109R多态性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影响及其与脂肪滋养蛋白3基因I148M多态性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人群瘦素受体(LEPR)基因K109R及其与脂肪滋养蛋白3基因(PNPLA3)I148M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96例NAFLD患者及321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液标本,采用PCR及基因型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基因分型,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人群的基因型、等位基因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使用广义多因子降微法研究LEPRK109R与PN......

    作者:安佰全;姜曼;程钰婷;袁晨;芦琳琳;辛永宁;宣世英 刊期: 2016- 05

  • 肠道微生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与治疗的影响

    目的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动态观察建模过程及建模后改变肠道菌群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随机分为高脂组、抗生素预处理组、抗生素后处理组、限制饮食组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喂养时段处死大鼠,应用16sRNA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大鼠回盲部菌群变化,对各肝脏组织进行相应病理评分,酶比法检测血清及肝脏匀浆血脂水平.各......

    作者:袁瑜;孙之梅;张扬;梁芬芬;何兴祥 刊期: 2016- 05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