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胰高糖素样肽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肥胖症的患病率急剧升高,与之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研究表明,6~14岁在校儿童NAFLD的患病率约为2.1%[1],而同年龄段的肥胖儿童和肥胖伴代谢综合征儿童的NAFLD患病率分别高达68.2%、84.6%[2-3].因此,NAFLD已逐渐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石志平;韩蕊;徐志芳;周亚茹 刊期: 2015- 03
-
免疫调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慢性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是目前用于抗HBV治疗的两大类药物,但均只能抑制HBV的复制,不能有效清除HBV感染[1].机体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清除HBV感染的关键,但慢性HBV感染患者不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特异性T淋巴细胞频率低下和功能耗竭,从而形成免疫耐......
作者:王俊忠;杨东亮 刊期: 2015- 03
-
微小RNA-101在炎症与纤维化及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993年,Lee等[1]首次描述并定义微小RNA(miRNA),随后这种长度约22bp的内源性、高度保守的RNA被证实可以抑制内源性及异源性的基因表达,它在动植物的多种生理及病理机制包括细胞的增殖、转化、凋亡及癌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101是其中之一,研究显示它在参与炎症、纤维化及癌症的发生过程中起到关键性调节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目前miRNA-101的在合成、转运过程及疾病调控相......
作者:谢云;闾军 刊期: 2015- 03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非侵入性诊断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虽然目前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仍为诊断NAFLD的金标准,但因其为侵入性检查......
作者:康冰;左的于;左国庆;何松 刊期: 2015- 03
-
神经酰胺在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酒精性肝病(ALD)病理改变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1].目前乙醇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发现乙醇可激活酸性鞘磷脂酶,使神经酰胺(ceramide)产生增多,通过蛋白磷酸酶2A(proteinphosphatase2A,PP2A)影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monophosphateactivatedproteinkin......
作者:杨柳;周俊英 刊期: 2015- 03
-
高尔基体糖蛋白73联合甲胎蛋白L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荟萃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查阅所有公开发表的GP-73联合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mem-disc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38篇文献中筛选出11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
作者:施明明;黄桢翔;杨月;赵本华 刊期: 2015- 03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不同序贯顺序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对照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不同序贯顺序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HCC伴PVT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先给予3DCRT治疗,之后予TACE治疗;B组33例,先给予TACE治疗,之后予3DCRT治疗.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和构成比Y2检验;等级......
作者:芦东徽;唐隽;周俊平;费振乐;胡宗涛;郝文胜 刊期: 2015- 03
-
R-脊椎蛋白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R-脊椎蛋白1(R-Spondin1)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星状细胞(HSC)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及其对HSC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16只):用2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5ml/kg皮下注射,2次/周;对照组小鼠(8只)不作任何处理.10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肝组织,Westernblot检测R-Spond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c-S......
作者:虞玲华;邬万新;吴晓俊;温晓伟;殷新光 刊期: 2015- 03
-
肝纤维化抵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致死性损伤及其机制
目的证明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能够保护小鼠抵抗致死性对乙酰氨基酚(APAP)攻击,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于纤维化6周时以致死剂量的APAP(1g/kg)进行攻击,以同样处理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即实验共分为4组:对照组、急性损伤组(APAP组)、肝纤维化组(Fib组)、肝纤维化+急性攻击组(Fib+APAP组),每组5只.根据攻击前后小鼠......
作者:白丽;祖可佳;张晓慧;任锋;郑素军;陈煜;段钟平 刊期: 2015- 03
动态资讯
- 1 核苷类药物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4个月的生存分析
- 2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 3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核因子-κB、髓过氧化物酶、组织因子与凝血功能紊乱
- 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5 国际自身免疫肝炎组织2016年学术会议纪要
- 6 慢性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 7 RNA干扰技术阻断PTEN表达对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
- 8 受体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 9 HBeAg人类白细胞抗原-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 10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准种异质性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 11 肝移植受者生存时间与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水平的关联性分析
- 12 HCV核心蛋白与截短型HBV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协同反式激活功能
- 13 兰州地区HCV疑似2i/2a基因重组变异病例与干扰素α应答关系的探讨
-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评价
- 15 基于真实世界丙型肝炎合并疾病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及用药推荐
- 16 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期间妻子妊娠安全性的研究
- 17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反义基因对HepG2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
- 18 不同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级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疗效及预后
- 19 乙型肝炎病毒逆向点杂交基因分型法建立及应用
- 20 实验性肝纤维化Bcl-2、Bax的表达及干扰素-γ对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