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TX小鼠铜代谢和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肝病模型鼠--TX小鼠的生理特点,为以其为模型的研究提供选择适合月龄动物的理论依据和自然生理情况下的对照值.方法选取7~12个月TX小鼠和同系DL小鼠,每个月龄雌雄各3只,测定肝、脑、肾和血清中的金属铜含量,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及AST等指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均数的t检验.结果10、11个月......
作者:陈曦;王楚怀;丰岩清;汤其强;谢秋幼;梁崎;梁秀龄 刊期: 2009- 09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抵抗素对肝细胞的致炎作用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中对肝细胞的致炎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制作NASH大鼠模型,分别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NASH大鼠肝组织抵抗素的表达.体外培养AML~12小鼠肝细胞株,用重组抵抗素或细菌脂多糖处理后48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细胞核因子κB的核转位.采用Student-Newm......
作者:赵彩彦;闫蕾;王亚东;王玮;周俊英;甄真 刊期: 2009- 09
-
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历程及进展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感染病中常见的疾病.虽然核苷类(核昔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治疗已取得较大成果,但调动患者的免疫应答也是控制和治疗慢性乙肝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型(IC)治疗性乙肝疫苗自1988年获同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以来,已经历20年的历程,现将研究历程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汪萱怡;姚忻;郭利民;许丽锋;沈心亮;徐道振;赵铠;闻玉梅 刊期: 2009- 09
-
纤维化扫描仪的临床诊断价值
纤维化扫描仪(FibroScan)是一种非侵人性医学诊断仪器,它基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肝硬度来定量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做到无创、快速、客观、定量检测肝纤维化.......
作者:聂晶晶;李杰;庄辉 刊期: 2009- 09
-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ESM-1在15份正常肝组织,15份癌旁组织及30份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ESM-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应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中ESM-1的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t'检验.结......
作者:向昕;赵文博;王欣 刊期: 2009- 09
-
去氢表雄酮通过调节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大鼠Morris肝细胞瘤生长
目的探讨去氢表雄酮(DHEA)的体内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uffalo大鼠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对照组(把Morris肝细胞瘤移植到大鼠的两肋皮下,建立Morris肝细胞瘤移植的Buffalo大鼠的体内模型,基础饲料喂养)、DHEA肿瘤组(建立Morris肝细胞瘤移植模型后,在喂养的基础饲料中添加DHEA)和去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肿瘤组(建立Morris肝细胞瘤移植模型后,在喂养......
作者:姜艳芳;赵平伟;秦俊杰;李明辉;松崎静司;牛俊奇 刊期: 2009- 09
-
脱氧氮杂胞苷诱导HepG2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A
目的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A(MICA)在HepG2与L02细胞株中表达的差异及脱氧氮杂胞苷(5-aza-dC)对HepG2细胞株MICA表达的影响,探讨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蛋白(ATM)依赖的DNA损伤途径与5-aza-dC调节MICA表达的关系.方法同时接种并培养L02和HepG2细胞,在同一时间点收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MICA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5-aza-dC(0......
作者:吴进峰;曾贵利;沈薇;杨梅;王峰;田绿;李璇;胡文艳;李小平;任红;唐开福 刊期: 2009- 09
-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
目的通过比较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蛋白质表达谱,筛选在大鼠肝癌前病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方法大鼠分为DEN组和正常对照组,诱癌过程中定期处死动物并取其肝组织;以γ-谷氨酰转肽酶染色阳性的肝细胞增生灶为标志,识别和获取肝癌前病变的组织标本.用双向电泳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大鼠正常肝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肝癌组织的全蛋白质组表达谱进行比较和鉴定......
作者:梁宏洁;韦薇;康晓楠;郭坤;曹骥;苏建家;杨春;欧超;李瑗;刘银坤 刊期: 2009- 09
-
应用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节拍性化学治疗抑制裸鼠LCI-D20原位移植瘤的血管形成
目的探讨应用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按物质的量1.0:0.4:1.0构成)节拍性化学治疗抑制人高转移肝癌LCI-D20模型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治疗剂量及节拍性剂量的氟尿嘧啶口服新剂型S-1治疗30只LCI-D20模型裸鼠,分为对照组及实验A、B、C、D组.用药28d后处死裸鼠,收集并记录肝脏、腹腔及肺的肉眼可见瘤灶,称取瘤总质量即为该裸鼠的肿瘤负荷;以鼠抗-CD34......
作者:陈方国;王杰军;薛琼 刊期: 2009- 09
-
不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后肝炎急性加重1例原因分析
阿德福韦酯在未达到治疗终点时突然停药,会出现肝炎复发.复发时肝功能损害程度多数不超过治疗前水平,但有极少数患者肝功能迅速恶化,称为急性加重,其原因不明.我们对1例治疗成功的急性加重患者的系列血清进行检测,连续随访观察复发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变,血清HBVDNA载量、免疫功能和病毒序列变异,分析这些指标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加重原因.......
作者:杨湛;吴茂直;陈伟烈;肖蕾;赵令斋;魏绍静 刊期: 2009- 09
动态资讯
-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妇女拉米夫定的应用及安全性
- 2 肝癌的生物治疗
- 3 整合肝病学
- 4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
- 5 CD14和Toll样受体4的表达在内毒素致肝炎重型化中的意义
- 6 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患者肌酸激酶变化趋势的临床观察
- 7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小干扰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8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NICE2010年指南解读
- 9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临床研究
- 10 丙型肝炎病毒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 11 肺、肝、脾、骨及脊柱多发占位1例
- 12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进展
- 13 肝癌细胞HepG2间的P-糖蛋白传递作用
- 14 连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15 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在慢性肝病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 16 流式细胞术检测PP65抗原血症诊断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性评估
- 18 新疆少数民族饮酒与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调查
- 19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0 多巴胺对轻微型肝性脑病大鼠脑内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