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穿孔素/颗粒酶标记阳性淋巴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
穿孔素和颗粒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重要效应物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穿孔素/颗粒酶标记阳性淋巴细胞的检测,探讨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在乙型肝炎病理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崔速南;汪明明;刘靓雯;王晓菊;于淑丽;李晓迎 刊期: 2008- 10
-
诱捕受体3中和性抗体在HepG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诱捕受体3(decoyreceptor3,DcR3)又称为TR6,在多种恶性肿瘤存在着过度表达[2].该基因表达产物可与相关配体结合,从而阻断由这些配体介导的细胞凋亡,而且还能调控免疫细胞的活性与分化,下调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131.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非癌肝组织中DcR3阳性者的凋亡率均低于DcR3阴性者,DcR3表达与凋亡率呈负相关[4].......
作者:陈罡;党裔武;罗殿中 刊期: 2008- 10
-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肝癌前变是指一种很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学异常[1].近5年来,我们对影像学诊断为再生或不良结节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复方叶下珠干预和临床观察,试图为肝癌前病变提供一种简易的诊断方法与疗效判断指标.......
作者:童光东;张希;周大桥;贺劲松;肖春玲;刘心亮;郑颖俊;唐海鸿 刊期: 2008- 10
-
大蒜素对肝癌细胞QGY-77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其抗癌、防癌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大蒜素对肝癌细胞QGY-77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大蒜素在人类癌症预防中更广泛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邵淑丽;李凤英;张伟伟 刊期: 2008- 10
-
丛蛋白B1在不同肝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肝细胞肝癌(HCC)是常见的并且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复发性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一个主要障碍[1].丛蛋白B1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和微管动力学控制细胞运动,同时通过R-Ras调节整合素,极有可能参与肝细胞肝癌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观察了不同肝细胞系中丛蛋白B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在人不同的肝组织中进行验证,以探讨丛蛋白B1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李甲初;周林艳;刘康达;柯爱武;王志军 刊期: 2008- 10
-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感染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可以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1].但临床上部分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即使肝功能比较理想,但因脾功能亢进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而不能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终未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低,也不适合肝移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因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后,用十扰素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梁明;李晶媛;赵勇华;康鹏;高杰;李树臣 刊期: 2008- 10
-
乙型肝炎e抗原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HBeAg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HBeAg与HBVDNA刚性37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4例,HBeAg与HBVDNA阴性17例)和16名健康人的外周血肝素抗凝,加入Pam3CSK4在37℃、5%CO2条件下刺激3h,用特异性TLR2单克隆抗体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细胞表面TLR2表达......
作者:韩亚萍;李军;万玉峰;孔练花;蔡洁;董莉;刘源;陈念;黄祖瑚 刊期: 2008- 10
-
3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12个位点上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提取血清HBVDNA,扩增HBV逆转录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测序成功的样本进行基因型分析.检测逆转录酶基因12个位点上的碱基突变情况,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患者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不同核苛(酸)类似物耐药的突变形式.结果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63例,阿德福韦......
作者:徐东平;刘妍;成军;李晓东;戴久增;李乐;梁兆玲;白丽;钟彦伟;许智慧;任晓强;张玲霞 刊期: 2008- 10
-
应用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经门静脉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应用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CA)经门静脉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GF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胃镜确诊为GFV的2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了经门静脉硬化治疗,所有患者采取经皮经肝或经脾穿刺门静脉造影及供血静脉造影,然后用微导管插管到曲张静脉内,注入硬化剂NBCA和碘化油混合乳剂(NBCALP).对8例伴有高流量胃肾分流者,治疗前经股静脉、左肾静脉放置阻塞球囊导管于分流道,治疗时扩张......
作者:朱康顺;孟晓春;钱结胜;庞鹏飞;关守海;李征然;黄明声;姜在波;何可可;单鸿 刊期: 2008- 10
-
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ALF)、亚急性肝衰竭(SALF)、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97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因、年龄、性别、转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F的前三位病因是:HEV感染(33.96%)、HBV感染(13.21%)与药物性肝病(9.43%);SALF为药物性肝病(31.53%)、HEV感染(16.22%)、HBV感染(9.91%);ACLF为HBV感染......
作者:刘晓燕;胡瑾华;王慧芬;陈菊梅 刊期: 2008- 10
动态资讯
- 1 环氧合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 2 新西兰长耳兔作为TTV感染动物模型初步研究
- 3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 4 肝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与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关系
- 5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肝衰竭患者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6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Toll样受体3与4的表达及其意义
- 7 热缺血供肝耐受冷保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 8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5例临床特点分析
- 9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炎”1例
- 10 肝癌组织及非癌肝组织中AFP mRNA的定量分析
- 11 乙醇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的肝硬化预后的临床探讨
- 12 肝星状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
- 14 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15 丙型肝炎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肝组织学评价
- 16 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现状
- 17 前S1蛋白与病毒DNA和核心抗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诊断的对比
- 18 干扰素引发全血象降低1例
- 19 急性肝衰竭大鼠脑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脑水肿关系研究
- 20 抗线粒体抗体及其分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