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干扰素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体外实验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是导致HBV持续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干扰素(IFN)临床治疗过程中,HBV突变株被检测到的概率增加[1],但突变株产生的机制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2].通过体外研究IFN作用下HBV突变现象将有助于揭示IFN直接分子作用在HBV突变株产生过程中的意义,为探讨IFN致HBVC基因变异的多重机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卫峰;周晓东 刊期: 2005- 10
-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是18α-甘草酸二铵与大豆卵磷脂形成的脂质配位体,其抗肝损害作用明显优于甘草酸[1].......
作者:陆伦根;徐宏江;王亚晶;徐锡坤;曾民德;茅益民;曹爱平 刊期: 2005- 10
-
MG132对核因子-κB介导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炎症介质趋化聚集中性粒细胞,使它在肝组织中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及氧自由基.核因子-κB(NF-κB)能够转录调节再灌注时诱导表达的炎症介质编码基因.NF-κB受到活化时,需要抑制因子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的降解,而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减少IκB在蛋白酶体中的降解[1].本实验采用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
作者:金山;韩喜春;张弘;韩宁 刊期: 2005- 10
-
抗纤二号药物血清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为了解抗纤二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动物体内给药,分离药物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该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表达的影响及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3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学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萍;胡国龄;刘洪波;谭德明 刊期: 2005- 10
-
乙型肝炎病毒前-S2蛋白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pre-S2)蛋白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启动子转录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iNO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iNOSp)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iNOSp和3个缺失突变体的基因序列,分别克隆至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pCAT3-iNOSp载体;以构建的这4种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分别转染......
作者:郭风劲;成军;纪冬;刘妍;张黎颖;宋方洲 刊期: 2005- 10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各种因素,建立预后判断模型.方法选择1998年12月至2003年10月住院确诊为慢性重型肝炎的385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模型.用独立的临床肝病资料进行验证,评价模型判断能力.结果本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d,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6.2%、32.9%、26.9%,1、3年生存率分别为22......
作者:张南;王宇明;邓国宏;易东 刊期: 2005- 10
-
10-23脱氧核酶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DRz)成为新型乙型肝炎基因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aywl亚型前C/C区的2031位点的10-23DRz,并对其进行硫代磷酸化修饰,同时针对该位点设计一条未硫代化修饰的10-23DRz,经脂质体转染HepG2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观察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修饰与未修饰的10-23DR......
作者:任娜;王峰;牛俊奇 刊期: 2005- 10
-
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混合感染
目的观察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对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混合感染(HCV/HIV)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其对单独HCV患者的治疗进行对比.方法10例HCV/HIV患者和17例HCV患者,以肌肉注射干扰素α5MU,隔日1次,口服利巴韦林0.3g,3次/d,动态观察两组的HCVRNA水平和HIVRNA水平,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主要的肝功能和血细胞指标......
作者:郑煜煌;何艳;杨旭;龚国忠;周华英;张春迎;邹文;黄力;丁佩佩;李慧 刊期: 2005- 10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4A肝细胞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4A(NS4A)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将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的HCVNS4A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
作者:刘妍;白桂芹;成军;吴顺华;王琳;严福明;张玲霞;崔玉芳 刊期: 2005- 10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北京、长春、汉川、深圳、清远和南京等6个城市445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分型,其中急性肝炎7例,无症状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352例,肝硬化28例,肝细胞癌22例.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445份血清中,2......
作者:李雅娟;庄辉;李杰;董庆鸣;陈雅洁;牛俊奇;马为民;赵伟;赵保安;钟金群 刊期: 2005- 10
动态资讯
- 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普通干扰素应答不佳的慢性丙型肝炎1例
- 2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影响
- 3 正确看待他汀的肝脏安全性
-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及NKG2D/MIC表达研究
- 5 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 6 216例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的病因与诊断分析
- 7 细针肝穿活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针道种植的预防
- 8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9 靶向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基因小干扰RNA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 10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的治疗
- 1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途径:肝病研究的新靶点
- 12 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肝癌和肝脓肿中的价值
- 13 2012年脂肪性肝病诊疗进展
- 14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mRNA的表达及意义
- 15 肝组织固有荧光分布特征研究
- 16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功能区抗体与病毒核糖核酸的相关性
- 17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
- 1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 19 肝病患者肠道微环境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 20 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对肝脏和肾脏糖异生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