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研究进展

巫贵成;周卫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新生儿免疫, 携带率, 感染后, 自然过程, 预防效果, 年龄, 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率, 原位杂交检测, 阳性, 母亲, 原发性肝癌, 学龄前儿童, 新生儿感染, 慢性携带者, 抗病毒药物, 经济学评估, 预后判断, 影响因素
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临床表现及转归差别很大,感染者在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之前的任何阶段感染都可自行消失,而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INF)、核苷类物也可抑制病毒而影响感染的自然过程。弄清其自然史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乙型肝炎的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的分析及药品经济学评估,为其防治提供佐证。那么,HBV感染后的长期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现就有关研究作一简要综述。HBV可以感染任何年龄的人,不同的感染方式和年龄有不同的自然过程。HBV感染后的慢性携带率与感染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慢性化的可能越大。新生儿感染HBV后慢性携带率高达71%~90%,学龄前儿童感染后25%呈慢性携带,青少年和成人在3%以下。因此,母婴传播所造成的慢性携带率较高,中国HBV慢性携带者中40%~5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有报道在225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中145人在出生后一年内HBsAg阳转(占64.4%)。至于宫内感染,刘崇柏等[1]用原位杂交检测了HBsAg阳性母亲的引产儿肝片,计算出宫内感染率约5%,与新生儿免疫接种的预防效果相符。而田庚善等[2]也采用分子杂交对HBsAg阳性母亲的引产儿肝脏进行了检测,却发现胎儿感染率高达26.7%,与新生儿免疫预防效果不相符的原因认为与胎儿肝脏中HBV DNA为非复制型或整合型不表达HBsAg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