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年第08期

HBeAg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

韩亚萍;李军;蒋龙凤;徐庆庆;刘波;董莉;陈念;孔练花;谢发仁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摘要:目的 探讨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 以重组的HBeAg体外刺激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刺激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HBeAg对CHB患者PBMC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D-1/PD-L1表达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eAg刺激后可使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3+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0.17%±0.08%与0.17%±0.04%)明显低于未刺激组(0.30%±0.16%与0.32%±0.12%),t值分别为-2.382和-4.190,P值均<0.01;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HBeAg阴性CHB患者的t值分别为2.504,3.583和4.324,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3.542,6.246和5.273,P值均<0.01).HBeAg刺激PBMC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14+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13.02%±4.98%和3.10%±2.47%,明显高于未刺激组的5.89%±1.56%和0.97%±0.83%,t值分别为4.815和3.454,P值均<0.05.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0.23%±0.09%,明显低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34%±0.15%和0.35%±0.09%(t=-3.177,P<0.01 ; t=-4.541,P<0.01);而IL-4表达水平为0.39%±0.16%,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26%±0.12%和0.23%±0.12%,t值分别为3.382和4.393,P值均<0.01.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B+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值均< 0.01),CD14+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5.092和5.473,P值均<0.01 ; 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t=3.214,P<0.01).结论 HBeAg可以明显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FN γ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分泌,上调外周血PBMC表面PD-1/PD-L1的表达,从而有利于形成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因此,HBeAg可能是造成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