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年第01期

肠道微生态改变对肝脏疾病的影响

李兰娟

关键词:肝硬化, 肝性脑病,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摘要:一、肠道微生态组成与改变在人体,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们在机体出生时便开始形成,随后几天中逐步完善[1].根据16S rRNA序列分类,发现肠道内寄住的微生物群的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超过1014,约10倍于人体细胞,绝大多数为厌氧菌[2].在这数量巨大的菌群中,有些是潜在的病原体,在某些环境下,它们是机体感染的源头.人体肠道菌群可以看作机体中的一个细菌器官:由不同的细胞系组成,并且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宿主之间可以相互沟通;消耗、储存和再分配能量;调节重要的化学转化;通过繁殖进行自身维护和修复.在正常的情况下,肠道菌群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并且与宿主相互作用,发挥着代谢、营养、增强定植抗力、屏障保护、促进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