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抗HBV治疗后血清学转换中血清糖蛋白聚糖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古幼兰;汤宇文;周晓东;刘银坤
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凝集素芯片, 血清糖蛋白聚糖
摘要:目的 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过程中血清糖蛋白聚糖谱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在去除高丰度蛋白质的基础上,应用凝集素芯片技术比较分析正常对照组、HBeAg阳性非治疗组、HBeAg转换治疗组、HBsAg阴转治疗组的血清糖蛋白聚糖亲和谱,并用凝集素印迹方法验证芯片结果.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而进行Student-Newman-keuls (SNK)法两两比较.结果 HBeAg阳性非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16种凝集素的亲和荧光明显减弱(P值均<0.05),提示在HBV活跃复制的HBeAg阳性非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糖蛋白聚糖谱中末端和核心岩藻糖、黏蛋白T/Tn抗原、α-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 α)、末端β 1-4和β-D链接半乳糖、N-乙酰葡糖胺(GlcNac)、平分型GlcNac、甘露糖、唾液酸糖链结构明显降低.HBeAg转换治疗组与HBeAg阳性非治疗组相比,包括豌豆凝集素、桑橙凝集素和上述16种凝集素对血清糖蛋白聚糖的亲和荧光增强(P值均< 0.05),说明降低的这些血清糖蛋白聚糖结构又恢复到或略高于对照组水平.HBsAg阴转治疗组与HBeAg转换治疗组相比,血清糖蛋白聚糖对橙黄网孢盘菌凝集素、尾穗苋凝集素、螺旋蜗牛凝集素、螺旋圆口螺凝集素、蓖麻凝集素、番茄凝集素、茄块茎凝集素、红腰豆凝集素、眼镜蛇罗非鱼凝集素和红花菜豆凝集素结合的亲和下降,接近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血清糖蛋白中末端岩藻糖、GalNacα、末端β 1-4链接半乳糖、平分型GlcNac等结构下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而对凝集素槲寄生凝集素、扁豆凝集素、雪花莲凝集素、豌豆凝集素、桑橙凝集素和木菠萝凝集素的亲和荧光增强(P< 0.05),提示末端β-D-半乳糖残基、核心岩藻糖结构在HBsAg阴转治疗组明显增多.结论 血清糖蛋白聚糖变化与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密切相关.核心岩藻糖、末端β-D-半乳糖残基结构可作为抗HBV治疗后HBsAg阴转相关的糖标志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