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肝硬化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路径的探讨
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由于营养物质代谢障碍,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80%[1].营养风险与疾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发现营养风险并给予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开展了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评估肝硬化营养风险的临床筛查路径.一、资料与方法......
作者:朱鸣;赵长青;平键;周扬;徐列明 刊期: 2016- 03
-
HIV合并HCV感染者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改用聚乙二醇干扰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后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使用Peg-INF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0例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HIV合并HCV感染者0(基线)、12、24、48周及停药后24周的HCVRNA载量、肝功能及CD4+计数变化.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患者HCV病毒......
作者:柯迎春;李凌华;胡凤玉;何艳;兰芸;陈谐捷;唐小平;蔡卫平 刊期: 2016- 03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中利巴韦林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HCV过程中利巴韦林服用剂量及血药浓度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方法收集了40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根据疗效(治疗结束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在停药后随访24周时HCVRNA仍维持低于检测下限为获得SVR,HCVRNA转阳者为复发)分为获得SVR组20例(年龄19~55岁,......
作者:汪茂荣;张馨;杨志国;李平;高蕾;陈晓慧;王洁;熊熙;王寿明 刊期: 2016- 03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对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338例HBV相关ACLF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随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近期(1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作者:李晨;吕飒;朱冰;万志红;刘婉姝;郭丽;游绍莉;辛绍杰 刊期: 2016- 03
-
壳寡糖降低肝脏甘油三酯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壳寡糖(COS)对肝脏甘油三酯(TG)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1mmol/L脂肪酸处理的L02细胞作为模型组,1mmol/L脂肪酸与0.5mg/mlCOS处理的细胞为COS组,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检测细胞内TG含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CPT1A)mRNA与蛋白的......
作者:王健;姜曼;辛永宁;耿宁;李雪洁;宣世英 刊期: 2016- 03
-
当归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SP)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D-半乳糖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mg/kg),1次/d,持续42d;ASP+D-半乳糖模型组:从D-半乳糖模型复制的第8天起,皮下注射ASP(120mg/kg),1次/d,持续35d;正常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与等时等渗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d,取......
作者:夏婕妤;樊艳玲;贾道勇;张梦思;张岩岩;李静;景鹏伟;王璐;王亚平 刊期: 2016- 03
-
脂素-1在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脂素-1(lipin-1)在脂质代谢过程中具有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和脂肪酸氧化双重调节作用,乙醇通过AMPK-SREBP-1-1ipin-1信号通路上调lipin-1的表达,还可通过SITR1-SFRS10-LPIN1信号通路上调lipin1β/α比例,在细胞质中lipin1β作为Mg2+依赖性的磷脂酸磷酸酶(phosphatidicacidphosphohydrolase,PAP)促进甘油三酯的合成......
作者:李园园;周俊英 刊期: 2016- 03
-
肾功能损伤标志物及其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肾功能监测的应用
核苷(酸)类似物(NAs)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用药,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由于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口服NAs抑制病毒复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是临床医师选择药物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近几年,一些研究开始关注长期应用NAs对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评价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开始......
作者:李华珊;马红 刊期: 2016- 03
-
哪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癌动物模型更具实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曾被认为只在进展到肝硬化后才发生肝癌,新近的临床研究表明NAFLD在脂肪性肝炎(NASH)期就可出现肝癌.NAFLD的流行及其恶变率的升高要求尽早阐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评估新颖治疗的效果,这需要可靠的动物模型.现总结具有实用价值的NASH-HCC模型的特点,希望利用这些模型揭开NASH-HCC的神秘面纱.......
作者:段娜娜;吴健 刊期: 2016- 03
-
胞外Y-盒结合蛋白1通过Notch3受体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与转移
目的阐明应激状态下肝癌细胞HepG2是否主动分泌Y-盒结合蛋白1(YB-1),并初步探讨胞外YB-1的病理意义与作用机制.方法浓度梯度的脂多糖(LPS)、阿霉素刺激处理HepG2,离心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已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实时定量检测上清液中YB-1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胞外YB-1是否特异结合Notch3受体,Westernblot分析Notch-跨腹受体表达;浓度梯度的重......
作者:史静;李朴;邹麟;陈瀑;张莉萍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温阳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 中华肝病学界人物述林
- 3 大鼠肝细胞胆管侧膜小体的提取及转运实验的建立
- 4 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 5 库普弗细胞内毒素耐受时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的表达变化
- 6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7 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
- 8 DNA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初步研究
- 9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对策
- 10 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病情评估
- 11 一个新的负性调控元件对乙型肝炎病毒X启动子启动作用的调节
- 12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NS-398对肝癌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 13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临床应用
-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在肝炎肝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 1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6年全国肝病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会第三届青年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印度尼西亚联合肝病峰会会议纪要
- 16 调控Notch信号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 17 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2过表达抑制磷脂酶Cγ1磷酸化及转位
- 18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的表达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 19 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
- 20 2016年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