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临床上,对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患者,常常需要评估其肝脏受损程度,这有利于早期诊断肝衰竭、正确评估预后、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感光染料,其清除率取决于有功能的肝细胞量、肝血流量及胆道的通畅程度.肝血流量(EHBF)可以反映肝脏血流灌注和细胞代谢状况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肝硬化(LC)代偿期、失代偿期及慢性肝衰竭(CLF)患者ICG清除试验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I......
作者:秦华;万红;吴晓庆;王文政;王占兰 刊期: 2015- 07
-
肝衰竭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相同临床表现的一种过度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凝血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多脏器病变.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病死率高达85%[1-2].以上两种临床情况合并存在致使病情进展更加迅猛,病死率更高.临床上对肝衰竭合并HL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凸显认识不足,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收治的......
作者:李娟;于红卫;刘海霞;朱跃科;王金环;姚勤伟;孟庆华 刊期: 2015- 07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细胞癌E-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系的研究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肝癌恶性程度高,临床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方法,且肿瘤进展迅速,易发生肝内播散及肝外转移,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进展至中晚期,因此,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复发的机制显的尤为重要.长期HBV感染与肝细胞癌关系已十分明确,但其确切致癌机制及作用环节仍众说纷纭.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本质是细胞遗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控的紊乱.......
作者:熊莉娟;刘亚男;熊启香 刊期: 2015- 07
-
桑黄灵芝UE-1对SMMC-772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60万人死于肝癌症,开发利用中草药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国内外抗肿瘤新药研究的热点.桑黄灵芝UE-1(UE-1)是从真菌桑黄与灵芝中提取的多糖制剂.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UE-1体内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来完成的[1].UE-1是否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UE-1对人肝癌细胞体外生长、铺展、黏附、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
作者:张海英;何牮;林琳;马草;李敬轩;李航;李玉林;何旭 刊期: 2015- 07
-
不同联合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水平的影响
目的比较HBeAg阳性且HBV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新生儿抗-HBs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我院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HBeAg阳性且建卡及临产均HBVDNA>1×106IU/ml孕妇所生婴儿118例,婴儿出生后抽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据产妇及家属意愿抽......
作者:王翠敏;韩国荣;江红秀;阚乃颖;王艳;石金美 刊期: 2015- 07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aCR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总共182例未经治疗的CHB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被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血清HBVDNA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检测值(LSM)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均数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均数比较用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
作者:马丽娜;刘晓彦;胡彦超;雒夏;唐媛媛;潘金良;刘帅伟;丁向春 刊期: 2015- 07
-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矫正的数字连接测试和数字符号测试在诊断轻肝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数字连接测试(NCT)和数字符号测试(DST)是诊断轻微肝性脑病(MHE)的常用方法,但研究发现NCT和DST测试结果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影响,我们将进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同时矫正建立对照值,以增加诊断MHE的准确性.方法应用NCT-A和DST对843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6~65岁,教育程度>1年)进行测试建立对照值(分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矫正和不矫正),对429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
作者:郝良成;胡阳黔;侯晓华 刊期: 2015- 07
-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vein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可加重或诱发门静脉高压性出血、肝性脑病或腹水,并可影响肝移植后生存率[1-3].近年来,由于对肝脏疾病时促凝和抗凝机制及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抗凝治疗的理念改变,本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简要介绍肝硬化PVT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雯;贾继东 刊期: 2015- 07
-
单双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病变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986年,LeBinhan等[1]提出了ⅣM(intravoxelincoherentmotiors)的概念,通过双指数模型获取分别反映组织扩散和微循环毛细血管灌注效应的参数,可用于分别量化其中的扩散运动成分和血流灌注成分,其信号强度衰减符合以下方程式:Sb/S0=(1-f)exp(-bD)+fexp[-b(D+D)];S=体素内信号强度;b值为扩散敏感因子;D=单纯扩散系数;即Slow-表观扩......
作者:鲁果果;王斯嘉;高雪梅 刊期: 2015- 07
-
微小RNA在胆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包含大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它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的互补序列,导致靶基因翻译抑制或mRNA降解,进而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1-2].miRNA广泛参与各种病理和生理过程中的多种细胞的调节,而且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代谢、胚胎发育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3-4].......
作者:陈奕豪;杨丽媛;刘海英 刊期: 2015- 07
动态资讯
- 1 环境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2 小鼠胎肝激酶-1阳性细胞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
- 3 拉米夫定长期维持应答患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水平的变化特点
- 4 戒酒与脂肪肝
- 5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YMDD变异类型及时间研究
- 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原则,也是艺术
- 7 磁共振功能弥散成像对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 8 肝癌分子发病机制中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 9 坚持学术追求卓越
- 1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 11 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现状及展望
- 12 转化生长因子β1诊断肝癌和肝癌监测转移的临床价值
-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外放射治疗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 1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15 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疗效的初步临床观察
- 16 肝干细胞与肝病
- 17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 18 抑制PTEN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19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PC3/BTG2基因表达的变化
- 20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我们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