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在暴发性肝衰竭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中的作用
肠黏膜屏障对于抵抗肠道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具有重要作用.暴发性肝衰竭(FHF)时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增加[1-4],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穿透肠壁进入体内,引起自发性腹膜炎甚至败血症.FHF时肠黏膜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与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有关.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在FHF时,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dudin表达下降,并且这一改变与TNFα仅有关,本研究进一步研究了TNFα这一作用的受体机制.......
作者:崔巍;刘沛 刊期: 2007- 07
-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对血清饥饿诱导QSG7701细胞凋亡的影响
HCV相关性肝癌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人们发现细胞凋亡的抑制有利于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及细胞毒性治疗引起的细胞死亡,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凋亡参与HCV相关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及其预后.HCVNS3蛋白在病毒生活周期中起重要作用,且可和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HCVNS3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2].本实验以人永生化肝细胞系QSG7701为载体建立的稳定表达HCVNS3蛋白的肝细胞模型......
作者:孙树艳;郭慧;李波;何琼琼;冯德云 刊期: 2007- 07
-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抑制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是黏着斑激酶(FAK)的内源性抑制剂.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HSC增殖,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质粒,探讨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对HSC增殖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靶向.......
作者:霍晓霞;张晓岚;申建刚;魏娟 刊期: 2007- 07
-
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清毒素和炎性介质的影响
肝衰竭进展并发生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可能与毒素大量蓄积、内毒素一细胞因子轴损伤等因素有关[1].血浆置换(PE)能迅速清除肝衰竭相关毒素和炎症因子,同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减轻甚至终止由细胞因子失控性释放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我们观察了重症肝病患者PE治疗前后TBil、总胆汁酸(TBA)、内毒素和炎症因子TNFα、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探讨PE对血清毒素和......
作者:杨崇美;张安忠;房娜;崔屹;刘吉勇 刊期: 2007- 07
-
Y-氨基丁酸对肝星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Y-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人体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64%以上的抑制性神经信号[1].肝功能障碍时,血中GABA含量增多,加重对中枢的抑制,引起肝性脑病[2].肝性脑病为肝硬化常见的病死原因,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认为该阶段是可逆的.因此,我们假设GABA与肝纤维化的发展有关,从而进一步引发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由......
作者:肖凡;张毅;张剑平;曾辉;魏红山 刊期: 2007- 07
-
慢性乙型肝炎与Toll样受体2的关系
目的探讨CHB与Toll样受体2(TLR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法检测CHB、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肝组织TLR2的表达.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TLR2在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X及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阳性细胞率.结果TLR2在CHB及慢性重型肝炎肝组织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达于......
作者:郭云蔚;尉秀清;杨绍基 刊期: 2007- 07
-
HepG2细胞中HCV NS5A蛋白对HCV IRES启动蛋白翻译的影响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对HCVIRES启动蛋白翻译的影响,以了解HCV的复制调控机制.方法将构建的表达双荧光素酶的双顺反子载体pCMVRluc-IRES-Fluc和含HCVNS5A基因的表达质粒pcDNA-NS5A共转染HepG2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虫荧光素酶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CVNS5A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虫荧光素酶基因mRNA......
作者:陈娟;陈维贤;张祯祯;黄爱龙 刊期: 2007- 07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和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DNA应答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采用PEG-IFNα-2a每次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用Abbott公司生产的第三代HBV血清学检测试剂和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eAg、抗-Hbe,......
作者:李明慧;谢尧;吴云忠;徐道振;陆志檬;侯金林;贾继东;王宇明;张树林;任红;陈新月 刊期: 2007- 07
-
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的优化和生物学特性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多种体外培养方法的效果,确定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佳体外培养方案;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比较2种接种方案和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体外培养成功率.比较5种不同成分培养液和4种换液方案的乙型肝炎患者MSCs生长曲线.进行乙型肝炎患者MSCs的形态观察和表面分子鉴定,传代培养以初步了解其生长特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接种法的体外培......
作者:彭亮;李华;顾琳;彭晓谋;黄仰甦;高志良 刊期: 2007- 07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用SYBRGreenI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用稳态模型法计算IR指数.结果肥胖和非肥胖NAFLD患者及对照组IR指数分别为:3.0±0.8、2.8±0.9和2.0±0.6、1.2±0.5,其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达和血浆脂联素浓度较对照各组显著降低(P<0.05),IR与脂联素基因表达......
作者:杨辉;李瑜元;聂玉强;周永健;杜艳蕾;沙卫红;洪勇 刊期: 2007- 07
动态资讯
- 1 CpG ODN2216刺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
-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
- 3 膜-细胞骨架联接分子ezrin对肝癌细胞系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达标治疗:来自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思考
- 5 放射性肝损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 7 武汉地区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3的基因序列分析
- 8 拉米夫定与α-1b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9 乙型肝炎病毒DNA标准物质的研究
- 10 应用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
- 1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与宿主免疫
- 1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亲水区Ⅱ的抗原性
- 13 小肠平滑肌类肉瘤肝转移的影像学评价和介入治疗
- 14 转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防治肝静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初步研究
- 15 小干扰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6 38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 17 Thr187磷酸化p27kip1、Skp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8 影响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 19 白细胞介素-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 20 HBV/C热点变异对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