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不同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级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疗效及预后
目的探讨术前肝功能分级对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以及对手术病例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56例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患者术前的肝功能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将这些患者按MELD分值分为(≤7分)58例、(7~9分)54例、(≥9分)44例3个组,对这些患者随访套扎术后的远期生存率及生存状况.结果MELD≤7分的的患者中,50%生存率超过45个月,7~9分的的......
作者:张鸣;沈薇;陈伟庆;梅浙川;高健 刊期: 2006- 12
-
脂联素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消化道疾病之一,及早发现和治疗NAFLD已引起广泛的关注[1,2].对于NAFL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但与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和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脂联素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加血浆中脂联素及其衍生物可以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和脂肪变性,从......
作者:孙伟;姜政;王丕龙 刊期: 2006- 12
-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核苷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变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期望新疗法和新药物的问世,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目前替比夫定的出现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许洁;陆志檬 刊期: 2006- 12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检中抗原表位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数超过1.7亿,近年来由于对血制品进行严格的常规HCV筛检,使得HCV新感染人数有所下降.因此,使用高度特异和灵敏的HCV检测方法对控制HCV感染至关重要.我们就HCV血清学检测方法中所运用的HCV分子中不同抗原表位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应用于HCV感染筛检中.......
作者:魏葆珺;李金明 刊期: 2006- 12
-
丙型肝炎的研究,更注重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世界分布,全球有1.7亿人口感染了HCV.根据我国1992年至1995年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抗-HCV的流行率为3.2%.相当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行率的1/3.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从1990年至2015年,具有慢性肝脏疾病的危险人群中,丙型肝炎患者将增加4倍[1],以此推算,如果我国丙型肝炎的感染和流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至2015年,我们所面临......
作者:魏来 刊期: 2006- 12
-
重视利巴韦林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当前干扰素是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有确切抗丙型肝炎病毒(HCCV)作用的药物,但单独使用普通干扰素治疗,仅有16%~20%的患者取得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1],虽然开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克服了普通干扰素存在的皮下注射后快速吸收、血清浓度波动大、系统分布广、肾脏清除率高和血清半衰期短,使得抗病毒程度不充分等缺陷,但也只能将SVR提高到30%~42%......
作者:谢尧;李明慧 刊期: 2006- 12
-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由于进展隐匿、慢性率高及预后不良而倍受关注.研究发现,约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进展为肝硬化,约2.5%终罹患肝癌.据估计,全球有1.7亿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我国人群HCV感染率约在3%左右.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的应用使病毒学应答率明显提高.但是,疗程长、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年......
作者:康富标;赵敏 刊期: 2006- 12
-
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及转归优化
目前,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nterferon,Peg-IFN)加利巴韦林(ribavirin,RBV)联合治疗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标准疗法,患者总的病毒根除率达50%以上,但是,HCV基因Ⅰ型感染患者中,尤其是基线高水平病毒血症者,持续性病毒应答率(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仍较低,此外,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某些患者的治疗.......
作者:王小红 刊期: 2006- 12
-
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Smads锚着蛋白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脏Smads锚着蛋白(SARA)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大鼠每kg体重10μl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d,共4周,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分别设首次造模后1、3d、1、2、3、4周末,与造模停止后1、2、4周,共9个时间段为观察组.每组5~8只,另设正常大鼠10只为对照组.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
作者:陶艳艳;崔红燕;刘成海 刊期: 2006- 12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株LX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105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与LX2细胞孵育48h,对照组不加血管紧张素Ⅱ.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提取mRNA及总蛋白质,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和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结果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经两轮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显示为200~1000bp大小不等的插入片段,挑选36个克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
作者:李国力;魏红山;宋淑静;郭江;成军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内定位
- 2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血浆活性检测
- 3 Ech1基因表达下调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ca-F黏附能力的影响
- 4 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 5 肝移植免疫抑制药物浓度的临床监测
- 6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及分型中的意义
- 7 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 8 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的建立
- 9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干扰素α治疗效果预测因素分析
- 10 FibroScan评判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
- 11 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纤维化肝组织c-myb表达的影响
- 12 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窗口期”感染的筛查技术展望
- 13 肝细胞糖原拮抗肝脏缺血损伤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的关系
- 14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肝内实质性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 15 积极推进我国肝脏移植的发展
-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17 白细胞介素-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 18 异烟肼利福平致严重肝功能损害35例
- 19 联合抗核抗体和抗纤维肌动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的诊断价值
- 20 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亚胺亲和膜对血清胆红素的清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