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含人甲胎蛋白mRNA部分序列的耐核糖核酸酶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和表达
原发性肝癌为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甲胎蛋白(AFP)mRNA在监测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转移以及术后复发方面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物,也可用于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通常AFPmRNA的检测方法为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定性检测,或利用凝胶电泳扫描的方法进行半定量检测.近来随着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发展使得准确定量检测AFPmRNA成为可能.......
作者:彭建明;李金明;徐克前;王忠芳;王露楠;邓巍 刊期: 2005- 04
-
Glypican-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Glypican-3(GPC3)在肝细胞癌(肝癌)中过表达,而在成人正常组织、癌旁组织、肝炎、肝硬化组织中仅低表达或不表达[1].GPC3mRNA在小肝癌检出率明显比甲胎蛋白(AFP)mRNA和血清中的AFP高[2].以上研究是用northernblot、原位分子杂交等技术检测GPC3mRNA,本研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GPC......
作者:班克臣;曹骥;欧超;杨春;苏建家;李瑗;岳惠芬;段小娴 刊期: 2005- 04
-
转染内皮抑素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用抗血管生成剂靶向肿瘤血管生成是新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观察转染内皮抑素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以探索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爱青;宋现让;于金明;魏玲;王兴武 刊期: 2005- 04
-
SV40介导的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表型鉴定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SV40介导的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HepLL细胞)进行生物学功能和表型特征评价.......
作者:李兰娟;盛国平;李君;章益民;俞海英;曹红翠;徐威;应红芳;盛吉芳 刊期: 2005- 04
-
扶正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弹力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迄今为止,对弹力蛋白酶是否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与降解过程知之甚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弹力纤维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增加[1].我们曾报道正常大鼠肝细胞、肝窦壁内皮细胞等均有弹力蛋白酶mRNA表达[2].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弹力蛋白酶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抗肝纤维化药扶正化瘀方对弹力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健;谭善忠;谭春雨;刘成海;徐列明 刊期: 2005- 04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1],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其持......
作者:金根娣;龚启明;毛红菊;徐道振;陆志檬 刊期: 2005- 04
-
融合蛋白胸腺素α1-干扰素α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融合蛋白胸腺素α1-干扰素α(TA1-IFN)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并与胸腺素α1、干扰素α两者联合(TA1+IFN)应用的体外抗HBV作用进行比较.方法HepG22.2.15细胞接种后24h,换用含5种不同浓度(8000、4000、2000、1000、500U/ml)药物的培养基,37℃、体积分数5%CO2条件下培养,每3d换用原浓度含药培养液1次,并于第6天收集培养液,用A......
作者:卢年芳;黄爱龙;郑瑞强;朱亚彬;夏仲芳;唐霓;闫歌;高小玲;吴莹 刊期: 2005- 04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结合蛋白小鼠同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鉴定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结合蛋白(PS1BP)小鼠同源基因,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克隆的人PS1BP基因序列作为参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工程信息学中心建立的的核苷酸数据库,以及在线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软件BLASTn,与数据库中已经收录的小鼠cDNA序列进行比对,确定PS1BP小鼠同源基因,比较人和小鼠PS1BP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的同......
作者:成军;董菁;王建军;张健;纪冬;钟彦伟;刘妍;王琳 刊期: 2005- 04
-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e抗原反式激活蛋白结合蛋白的基因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乙型肝炎e抗原反式激活蛋白(HBeAgTP)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并克隆HBeAg反式激活的新型靶基因HBeAgTP.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BeAgTP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
作者:王建军;成军;刘敏;杨倩;蔺淑梅;刘妍 刊期: 2005- 04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患者肝硬化发病情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患者发展到肝硬化的情况及原因.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HIV和HCV共感染组、单独HCV感染组.回顾性比较HIV和HCV共感染患者、单独HCV感染患者15年内发展到肝硬化的情况.结果HIV和HCV共感染患者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6.4%(23/140)明显高于单独HCV感染组3.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P=0......
作者:张永宏;陈新月;吴昊;刁士琦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重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2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
- 3 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 4 7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
- 5 腺病毒介导的环氧合酶-2反义RNA对肝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 6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救治肝损害型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 8 不同供体肝细胞的优势与不足
- 9 广西黄曲霉毒素B1高污染区肝细胞癌与细胞色素P3A5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10 血管活性药物在肝肾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 11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 12 肝恶性淋巴瘤伴高钙血症1例
- 13 丙氨酸转氨酶对FibroScan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
- 14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硫代乙酰胺所致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 15 大鼠肝星状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表达及其意义
- 16 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 17 第四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纪要
-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表达及其意义
- 19 内质网应激在大鼠酒精性肝病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20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