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第7期文章
  • SMMC-7721肝癌细胞系中p53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与p53的作用关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HBV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MMC-7721肝癌细胞系(表达野生型p53,HBV阴性)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p53单独或者与野生型HBV质粒(pCMVHBVa)、变异型HBV质粒(pCMVHBVb)共转染细胞,用annexinV-FITC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各组分别共转染报告基因......

    作者:曲建慧;朱明华;林静;倪灿荣;李芳梅;祝峙;于观贞 刊期: 2004- 07

  • 肥胖相关肝病的常见生物化学改变

    研究表明,60%~90%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出现肝脏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其中1/3的患者有50%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性改变.有研究者预计肥胖以及糖尿病、脂质紊乱、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将是今后几十年里导致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作者:高春芳 刊期: 2004- 07

  • 肥胖与肝纤维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生率正在逐步增高,其不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猝死的诱因,而且与肝脏相关疾病如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密切相关.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群的3倍、2~3倍和7倍.......

    作者:曾民德;陆伦根 刊期: 2004- 07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测定肝纤维化不同分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表达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以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慢性肝病患者37例,依据肝组织HE、VG染色分为0~4级,其中1级8例,2级9例,3级7例,4级13例.6例正常肝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α-SMA、uPA、PA......

    作者:武希润;吕敏和;王琦;师水生;郭文栋 刊期: 2004- 07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创刊

    ......

    作者: 刊期: 2004- 07

  • 中华医学会新增两大医学期刊系列

    ......

    作者: 刊期: 2004- 07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和细胞凋亡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编码的HCV-C蛋白维持病毒外形,还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是细胞免疫的主要识别位点,在HCV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上调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HCV引发肝细胞癌(HCC)是否与上调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本实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部分阐明HCV导致HCC发生的机制.......

    作者:全俊;范学工;胡国龄;李宁;谭德明 刊期: 2004- 07

  •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在美国,药物性肝炎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作者:厉有名 刊期: 2004- 07

  • 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少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对105例12~16岁的CHB病毒感染者予以口服国产拉米夫定片剂100mg/d,共52周,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异常者为第1组,基线ALT水平正常者为第2组.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标志物、ALT变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52周时血清HBVDNA阴转率第1组为92.0%,......

    作者:陆玮伦;谢冬英;姚集鲁;姚光弼;崔振宇;张定凤;吴磊 刊期: 2004- 07

  • 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作者: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 刊期: 200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