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脏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第5期文章
  • 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TRAIL增高与肝损伤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上调参与肝脏免疫病理一种新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58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膜TRAIL及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

    作者:陈公英;何剑琴;吕国才;李敏伟;徐陈槐;范潍潍;陈智 刊期: 2004- 05

  •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动态变化,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阐明ALSS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4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ALSS治疗前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TGFβ1水平,用基质偶氮显色法和Griess法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它们在......

    作者:秦波;郄春花;张大志;赵有蓉;郭树华;王志毅;周智 刊期: 2004- 05

  • C基因截短突变体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C基因截短突变体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C基因截短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及野生型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瞬时转染HepG2细胞,用SDSPAGEwesternblot检测pcDNA3-△C、pcDNA3-C的蛋白表达.pcDNA3-△C与adwR9共转染HepG2细胞,以pcDNA3与adwR9为对照,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内病毒量,......

    作者:邸雅南;胡大荣;范公忍;胡学玲;刘超英;刘勇;吴忆贫 刊期: 2004- 05

  • 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BsAg、HBcAg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内的表达,及其与血浆HBVDNA定量、肝组织病理和临床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351例CHB患者血浆HBVDNA定量,肝穿刺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结果在CHB患者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和76.9%.HBcAg浆膜型(75.6%)和胞核型(24.4%)分......

    作者:王功遂;王曼曼;谢秋里;明朗;姜湘宁;陈乐无;刘梅华 刊期: 2004- 05

  •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在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易感背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在I型AIH(32例)和健康对照者(48例)中,对2个TNF-α启动子多态性位点(-238和-308)和3个IL-10启动子多态性位点(-1082、-819和-592)进行分析.结果I型AIH患者中TNF-α启动子-3......

    作者:马雄;邱德凯 刊期: 2004- 05

  • 肝功能分级的演变及特点:从Child到MELD

    为了对肝硬化患者肝功的储备及预后作出判断,人们通过经验总结、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研究对肝脏功能作出了分级或将肝功能量化.......

    作者:李琴;王宝恩;贾继东 刊期: 2004- 05

  • 基因芯片在肝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包括DNA芯片(又称DNA微阵列)与cDNA芯片(又称cDNA微阵列),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生物芯片,它以DNA杂交技术为基础,采用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玻璃、硅、塑料等固相表面上固定成千上万个分子识别探针,能在同一时间平行检测大规模的基因分子信息,主要用于肿瘤的DNA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诊断、药物筛选和遗传图谱等研究.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个基因、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肝细胞癌变的......

    作者:黄卫;杨冬华 刊期: 2004- 05

  •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及诊断和治疗研究的几个问题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中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过量沉积,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过程.近年来人们对肝纤维化的兴趣与日俱增,有关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贾继东 刊期: 2004- 05

  • 肝性脑病的治疗

    肝性脑病的治疗无特异性方法,仍以综合治疗为主.一、消除与抑制肠道毒性物质的产生与吸收1.限制蛋白质摄入:肝性脑病一经诊断立即暂停蛋白质的摄入、静滴高渗葡萄糖及小剂量胰岛素(每日供能量6694~8368J)以降低体内蛋白质分解.待智力功能趋于正常并保持稳定,增加蛋白质饮食每日0.5~1.0g/kg,以后每10d增加10g,直至每天40~60g而不诱发肝性脑病为止.......

    作者:盛吉芳 刊期: 2004- 05

  •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迄今HE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

    作者:陆伦根 刊期: 200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