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34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13/R
邮发代号: 78-5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脏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3418
- 国内刊号:50-111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医学会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承办。本刊是全国性学术期刊,反映了肝脏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水平,报道了国内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国际学术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内容包括肝脏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病理生理、免疫学、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进展。杂志适合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肝病防治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预防和基础科研工作者阅读。
1投稿范围
涵盖生物医学所有领域。
2投稿须知
2.1投稿方式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需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投送,注册为作者后选择目标期刊,阅读本刊稿约,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
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方可投稿),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
2.2报告指南
来稿要求对不同的研究设计均应遵守其设计指南(见检查清单),如: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CONSORT,针对观察性研究的STROBE,针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PRISMA,以及针对诊断准确性研究的STARD,病例报告写作清单。
2.3文稿要求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
一般原则:原创性研究论文采用结构为“引言(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其他类型的论文,如:meta分析、病例报告、叙述性综述和专论可采用不同的格式。
2.3.1论文的一般信息
文题页须另纸附如下信息。文题、作者信息、声明【科研诚信声明、作者贡献声明(包括:该研究工作归属的具体单位和部门或组织,并要求提供全部作者完整联系信息,包括邮寄地址及电子信箱)、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支持来源(基金资助、仪器、药品和/或帮助实施论文中研究或撰写的其他支持)、字数统计(不含摘要、志谢、表格、图及参考文献)、文中图表数量。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需要单位签章)。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3.2摘要
原创性研究、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要使用结构式摘要。阐明摘要的目的、方法(研究时间、基本过程中受试者的选择、场所、测量方法、分析方法)、结果(主要发现或数据,给出具体效应值及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摘要末尾刊出临床试验注册(Trial registration)机构及注册号。
2.3.3引言(背景)
论文的研究背景或问题的性质和意义。阐明该文的具体目的或目标或待验证的研究假说。只引用直接相关文献,不涉及文中研究数据和结论。
2.3.4方法
清晰描述如何以及为何以某种特定的方法(仪器或试剂则应给出厂家的名称、地点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方法”部分力求足够详细,从而使其他获得这些资料的人能够重复出结果。不被人熟知的方法应给出参考文献并作简要叙述;如果是新的或改良方法应详细描述,同时要说明采用的理由并作出评价;如果付费给某个机构,或者与其签约帮助实施研究(例如资料收集和管理),则应在“方法”部分对此予以详细说明。
论文的主体是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应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核文件(包括批准文号),作者应说明该研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或动物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以人为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如果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则要说明研究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
在受试者选择与描述时,仔细观察或试验对象(健康人或患者,包括对照)的选择,包括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对来源人群的说明。由于在研究设计时,不知道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或种族等与研究的相关性,研究者应尽量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纳入代表性的人群,至少提供这些变量以及其他相关人口学变量的描述性数据资料。
2.3.4.1名词。准确说明所用全部药物和化学试剂的通用名、试剂量以及使用途径。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1/2/3—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和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执行,腧穴名称与部位名词术语按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2.3.4.2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2.3.4.3文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2.3.4.4数字用法。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3.5统计学
详细描述统计学方法,提供并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标准出版物(标明页码);统计术语、缩写和大多数符号要做定义;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
2.3.6结果
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和图表中描述结果,给出主要和最重要的结果;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时获得的全部信息;不要在正文中重复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最重要的观察结果;方法中提及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都应提供数据;附加或补充材料及技术细节可放在附录中置于文末。数值结果应给出计算的绝对数。
2.3.7讨论
强调研究的新发现和重要方面,将结果置于全部相关证据背景下进行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不能重复具体数据和或“引言(背景)”“结果”等已给出其他信息;避免在论据不足时妄下断言和结论,注意区分临床意义与统计学意义。
2.3.8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文献DOI号可著录在该条文献最后。
2.3.9图
2.3.9.1数字图。显示部分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无杂乱背景;人体照片只需显示必要部位;颜面或全身照片,若不需显示眼或阴部的则需加以遮挡。文稿中的数字图像按序连续编码随文,先见文字后见图。按照图的数量按序连续编码,在图的下面要有图题、图文;组织病理图中应有标物尺,染色方法、放大倍数;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保持图的自明性,缩略语应有注释。
稿件采用后须提供数据图的TIF格式文件,其分辨率应在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要在150万像素或以上,去除图中所有字符,图中标识另纸标注;森林图另附word文档,图中重点标目词宜用中文表述。
2.3.9.2曲线图。图的大小、比例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为5∶7;纵横标目的量和单位符号齐全,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居中排列。
2.3.9.3条图。各直条宽度以及各条之间的间隙相等;间隙宽度为直条宽度的1/2,或与之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折断;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的直条,应使用图例予以说明;同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排列顺序一致。
2.3.9.4半对数图。纵坐标没有“0”点,起点可视情况确定;各单元间距离相同,同一单元内不等距。
2.3.9.5点图。点图的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其纵横轴尺度的起点可不从“0”开始,视情况确定。
2.3.10表
按照统计学制表原则设计,力求结构简洁,采用三线表;表在正文中依次按序编码,先见文字后见表;表纵横标目间为主谓关系,主语在表的左侧,谓语在表的右侧;表中不设“备注”,需要释义的可在表中相关处注释符号,如:a、b、c……等。各栏参数单位相同,可在表的表题之后的括弧内,参数单位不同在各栏的标目词之后的括弧内。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必须与正文一致,缩略语应在表下注释。
2.3.11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对研究的思路或设计有重要贡献,或者为研究获取、分析或解释数据;(2)起草研究论文或者在重要的智力性内容上对论文进行修改;(3)对将要发表的版本作最终定稿;(4)同意对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确保与论文任何部分的准确性或诚信有关 的质疑得到恰当的调查和解决。
所有作者应该满足作者署名的 4 条标准,而所有满足以上 4 条标准者也都应该被确定为作者。未满足全部 4 条标准者应该在文后志谢。
通讯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人,并在整个投稿和同行评议过程中应当能及时回答编辑方面的问题,在论文发表后应及时回复对研究工作的评论。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3稿件撰写要求
3.1述评
是该专业领域内导向性较强的文章,一般由编辑部约请该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其观点应反映学术界主流趋势。撰写时可对某一领域内一个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表明作者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3.2论著(包括研究报告、临床调查、简报)
可按序言、资料(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
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可引用文献,以200~3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也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有所表述。
3.3综述(包括meta分析、系统分析)
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可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进行客观归纳和陈述。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快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应避免直接阐述作者的观点。
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3.4描述性文章(病例报告、特稿)
病例报告应选择诊治过程有特殊之处,能够为临床诊治同类病例提供启示的病例;避免进行罕见病例的简单累积。病例资料应详尽,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式、病理学检查、预后等。尤其是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查结果,需重点描述。有创新的治疗手段也应详述。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
特稿要创新性强,主题明确,逻辑清晰。
3.5共识与临床指南
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方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
3.6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应针对杂志已刊发内容和杂志工作,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3.7会议纪要、消息、其他
会议纪要和消息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4审稿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辑委员会终审)。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时,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
5稿件处理时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情况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务必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否则将视为一稿多投,作退稿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6“快速通道”发表
对重大研究成果,可申请“快速通道”发表,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4个月内出版。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的创新性书面说明、省部级或以上图书馆的查新报告及2位专家(非本单位)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申请进入“快速通道”的稿件视情况交纳一定的加急审稿费。
7有关著作权事项
7.1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未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7.2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全体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音像制品著作权转让授权书>寄至本杂志编辑部。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APP终端、微信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7.3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相关发表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送当期杂志1册。
8作者申诉
作者对审稿或编辑修改意见不认可,可选择向编辑部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室申诉
中华肝脏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肝脏病杂志发文量
中华肝脏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
抗转化生长因子β1核酶在胞外和肝星状细胞内对靶RNA的切割作用
目的研究抗转化生长因子β1锤头状核酶的胞外切割作用以及在肝星状细胞内的活性.方法运用计算机设计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锤头状核酶,制备核酶、失活核酶和靶RNA胞外转录物,进行核酶的胞外切割反应;构建编码核酶、失活核酶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入活化型肝星状细胞株内,分析核酶和TGFβ1的表达.结果该核酶在胞外具有良好特异的切割活性,在转染的肝星状细胞内高效表达且有效下调TGFβ1的表达;而失活核酶在胞外......
作者:宋宇虎;薛秀兰;赵秋;田德安;刘南植;黄焕军;林菊生 刊期: 2006- 02
-
细胞自噬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自噬通过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将细胞质内的成分包括受损的细胞器、未折叠的蛋白质、病原体等降解或去除,以保证细胞的存活,维持细胞的稳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细胞自噬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细胞自噬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改善肝细胞损伤等,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能够诱导肝细胞......
作者:李相迁;王玮;贾艳红;赵彩彦 刊期: 2016- 08
-
肝癌细胞流变特性及其与细胞骨架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流变特性与细胞骨架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以微管吸吮技术测定两种细胞的粘弹性系数和细胞在2μg/mlⅣ型胶原/1.25μg/ml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复合裱衬表面上的粘附力,以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和细胞松弛素D(cytodchlasin,CD)处理细胞研究其对细胞粘弹性系数和粘附力的影响。结果 在质量浓度为1~60mg/L的Col作用下,肝......
作者:吴泽志;张钢;邵开峰;龙勉;王红兵;宋关斌;王伯初;蔡绍皙 刊期: 2001- 01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HepG2.2.15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及转移
目的观察HepG2.2.15细胞内HBV核心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转移,了解核心蛋白的人核机制.方法2%二甲亚砜或(和)1μmol/LBay41-4109处理HepG2.2.15细胞4d;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BsAg和HBcAg在细胞内的定位;Westernblot检测胞质和胞核中的HBcAg水平;选择性PCR检测胞核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结果二甲亚砜处理提高了胞质和胞核内......
作者:潘孝本;韩进超;魏来;彭丹丹;高燕 刊期: 2008- 01
-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评估肝硬化病变程度及预测肝性脑病发病风险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评估肝硬化病变程度及预测肝性脑病(HE)发病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的86例肝硬化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分析门静脉系统病变与Child-Pugh分级和HE分级之间的关系,探讨肝硬化MSCTP分级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并尝试应用MSCTP预测HE的发病风险.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
作者:刘文娜;王剑;冯义朝;戴光荣;宁涛 刊期: 2014- 07
-
肝癌细胞HepG2表达白细胞介素6的意义
近年来,炎症及炎症因子与肿瘤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因素不仅包括HBV和HCV感染,还有慢性酒精性肝病、血色病和脂肪肝等慢性肝病,多种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肝癌的关系已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实[1-2].近年本实验室观察到部分肝癌细胞株也表达IL-6,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肝癌细胞HepG2表达IL-6情况及其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黄玲;魏英;陈龙;邹灿;张有顺;袁方均 刊期: 2013- 07
-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治疗
近年来肝移植技术日趋完善,但胆道并发症仍很常见.常见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胆漏、胆管炎、胆道结石等,发生率为10%~15%[1],在有些移植中心甚至更高,严重影响肝移植的整体疗效.虽然胆道并发症一般并不影响患者生命,但约1%~3%的胆道并发症终导致移植物功能的丧失[2].有效的预防,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大限度减少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
作者:史颖弘;樊嘉 刊期: 2008- 04
-
细颗粒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即PM2.5,其表面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甚至可经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大量研究已证实PM2.5与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相似,且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有关,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鉴于此,近年来开始涌现了聚焦PM2.5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可能联系的......
作者:李檬;厉有名 刊期: 2016- 09
-
γ干扰素、α1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应用γ干扰素(IFNγ),α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观察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旭红;王崇国;潘兴南;李奕鑫;庄岳鹏 刊期: 2003- 04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但是由于分析的标本有限,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区优势基因型不同,故预后也不相同[1].因此,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2],调查了新疆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董梅;张跃新 刊期: 2005- 01
动态资讯More >
- 1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对动物肝损伤模型诊断价值的探讨
- 2 坚持学术追求卓越
- 3 四甲基吡嗪对大鼠实验性食管静脉曲张的保护作用
- 4 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 5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初步评价
- 6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发热、肝内占位性病变1例
- 7 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安全性研究
- 8 FibroTouch与FibroScan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中的比较
- 9 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差异分析
- 10 肝细胞癌相关肿瘤抗原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 1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转录干预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
- 12 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 13 熊去氧胆酸胶囊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 14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感染问题:发生、特征及其对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影响
- 15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用于中国基因1b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
- 16 肝细胞癌热休克蛋白70过表达与自发性癌细胞凋亡
- 17 肝癌新标志物人宫颈癌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18 血清及肝组织miR-200a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分析
- 19 Fa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
- 20 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多向分化